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接种AMF和根瘤菌可改善植物生长状况,并在增强植物抵抗逆境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煤矸石基质中的生态改良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同时在煤矸石山植被恢复中,适量的配施肥料视为一种常规有效的基质改良方法。而在煤矸石山逆境胁迫下,单独接种AMF和根瘤菌并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效应,适量的与肥料配施可取得较好改良效果。尽管前人对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已做了一定研究,但有关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双接种AMF和根瘤菌在煤矸石山植被恢复中的应用还鲜有报道。因此本试验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煤矸石山表层风化物为供试基质,不同施氮/磷条件下,拟通过研究接种AMF和根瘤菌菌剂对豆科植物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及营养吸收的影响,从而达到进行煤矸石山植被恢复适生菌种的筛选及菌种接种后与作物协同修复模式的构建等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施肥水平影响着生长在煤矸石基质上的紫花苜蓿生长状况。总的来看,在N2(0.15g/kg)、P2(0.15g/kg)水平下,提高了紫花苜蓿的生物量、叶绿素和光合指标,显著促进了氮、磷元素的吸收,同时也增加了AMF和根瘤菌的侵染作用,N1(0.05g/kg)和N3(0.3g/kg)、P1(0.05g/kg)和P3(0.4g/kg)水平对紫花苜蓿生长的促进作用差异不显著,NO(og/kg)、Po(og/kg)水平下紫花苜蓿生长状况最差。(2)不同接种处理影响着生长在煤矸石基质上的紫花苜蓿生长状况。总的来看,单接种AMF、根瘤菌和双接种均可增强AMF的侵染效应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提高了生物量、叶绿素、光合指标,促进了营养元素的吸收,且以双接种处理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表现出最为良好的生态效应。(3)不同接种处理和不同施肥水平共同影响着生长在煤矸石基质上的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总的来看,在N2(0.15g/kg)、P2(0.15g/kg)水平下双接种AMF和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一定的施肥水平可促进菌种作用的发挥。而AMF和根瘤菌的协同促进作用也受到施肥水平的限制,在高氮、高磷条件下接种效应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