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新型的Pr-Cu-Ni-Al系大块金属玻璃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一体系的非晶形成范围、形成能力以及热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进而选取其中非晶形成能力最好的Pr60Cu20Ni10Al10样品,进行了超声、晶化动力学、过冷液态的性质,玻璃转变和弛豫行为的研究。用铜模吸铸方法获得的Pr60Cu20Ni10Al10非晶样品的最大直径为5毫米,这种新的Pr基大块金属玻璃具有明显的玻璃转变和稳定的过冷液相区,其玻璃转变温度很低,在升温速率为10 K/min时为409 K,而且这种样品常温下呈现顺磁性。在本文所研究的成分范围内,随着Al含量(at %)的增加,Pr-Cu-Ni-Al系金属玻璃的非晶形成范围会向Pr含量低的区域移动,而Cu和Ni的含量则会呈现阶梯状的递减。当Al含量过低(≤10)或过高(≥40)时,该体系的非晶形成范围会变得很小,甚至无法形成完全非晶。对这个体系来说,几种常用的玻璃形成能力的判据如γ、过冷液相区宽度ΔT和约化玻璃转变温度 Trg得出的结论和实验上得到的结果是不一致的。说明这几种判据不能准确的预测Pr-(Cu-Ni)-Al系金属玻璃的玻璃形成能力,对金属玻璃的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超声结果表明:同其它几种典型的大块金属玻璃相比,Pr60Cu20Ni10Al10大块金属玻璃的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弹模量明显要低得多,而泊松比同其它几种金属玻璃比较接近,这说明Pr60Cu20Ni10Al10大块金属玻璃在抑制原子重新排列和长程移动的能力方面与其它几种典型的金属玻璃是比较接近的。同一些典型的金属玻璃比较,利用Kissinger方法得到的玻璃转变和晶化激活能Eg、Ep要略低,表明这种金属玻璃的过冷液态更容易获得足够的能量来进行长程的扩散。Pr60Cu20Ni10Al10的脆性参数值(m=31)比几种典型的金属玻璃更接近强玻璃的界限,这在金属玻璃的过冷液态中是不多见的。利用自由体积理论定性的解释了热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玻璃转变现象,并用该理论解释了实验中观察到的突起(Overshoot)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