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海,一个帝国东边的门户,自古便以海防功能发端,三面环海一面靠山的天然港口优势,内可连接腹地,以保持军备供给,外可固守渤海湾,以刘公岛为基地,巡视渤海遥望东海海面,攻守兼备,军事的因素主导着城市内部的其他各功能,直到近现代以来,威海才得以长足发展。也正是由于其重要的军事海防功能,使得历史上的威海,每逢战事,城区首当其冲地遭遇毁灭性打击,而大陆门户的重要地理位置,则更加剧了这一现状,这也是为什么威海没有顺利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代的威海,多次遭到外来侵犯和控制,19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海战过后,被日本占领3年,而后,威海卫城遭英国强租32年,而刘公岛则被强占42年。此间的威海,因战事的缘故,整体发展非常不稳,只有在英租时期那30年左右,才得以有一个稳定的大环境供其自身成长,殖民所带来的少许现代性因素客观的促进了威海地区的近代化转型。然而,殖民势力注入下的发展,毕竟不是出于城市自身发展的需求,其目的性、稳定性以及发展的重心等决策都带有浓重的被殖民色彩,是以所属国的利益为驱动而进行的被动开发,缺乏自身长足发展的初衷,很大程度地倚赖外来注入势力的发展,其局限性和不稳定性是显而易见的。而英国在威海的殖民统治,虽然殖民方希冀将威海建设成为第二个香港式的商贸中心,然而,诸多因素的限制与作用下,导致这一梦想最终破灭,威海的近代化发展,也因殖民政策的转变而受到不小的冲击,军港的城市功能又一次凸显了出来,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时的威海在英国统治下,更加注重军事疗养基地的城市定位,相关的配给和供需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英国在威海实行的殖民统治这一史实入手,依据城市发展动力和现代性的相关理论,分析英国殖民势力自身携有的现代性因素为何同化威海失败,探讨威海卫城自我成功近代化转型的过程,进而探究城市内在的发展动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最后从城市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威海的未来发展提供些许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