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c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0年代成立之初,沪深两市仅有投资者3万余名,股票市值约12亿元,挂牌公司也是屈指可数。然而截至2014年2月,A股账户持仓数量已达5300万户,股票总市值23万亿居世界前列,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494家。在短短的20几年时间之内,中国股市在徘徊中探索,于曲折中前进,从鲜为人知到举世瞩目,成绩卓著。中国股票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得益于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我国政府所做出的努力也是密不可分的:随着推出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的流通股市值大幅增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之后,上市公司的数量出现了明显增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交易的推出使得我国的“单边市”得以终结。
  伴随着金融的创新,管制的放松,金融全球化的全面深入,股票市场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股市对实体经济影响力逐渐增强,各国中央银行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一方面,股票市场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多种可操作的平台,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也传达了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反应,来检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实现货币政策操作和股票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已经成为政界和学术界热议的话题之一。从国外学者的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美国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大体和理论相符,股票市场价格和联邦利率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那么中国股票市场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
  本文首先在已有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从理论上定性的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对股票市场价格产生的影响。然后,采用2006年10月到2013年6月的数据,对货币政策和中国股市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的研究过程中,将货币政策的工具变量和中间变量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考察。在实证完成之后,本文将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实证结果加以分析并得出本文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分析部分。首先,概括性的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以及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其次,对货币政策进行简单介绍,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然后,从理论上分析货币政策操作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公开市场操作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二部分:实证研究部分。为考察货币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建立VAR模型,选取2006年10月到2013年6月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把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分解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以及货币政策中间变量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相应的实证分析也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第二部分是货币政策中间变量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三个月期央票利率和货币供应量(M2)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基本与理论相符。而6个月到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以及同业拆借利率和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则和理论不符。
  利率和我国股票价格之间为什么会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可能的解释如下:
  (1)我国采取的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当宏观经济不景气时,人民银行会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人民银行会提高利率,以避免经济过热。因此,央行利率有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指示器的作用。而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时,宏观经济由于惯性可能继续高涨,股市也随之上涨;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宏观经济由于惯性继续低迷,股市也随之下跌。所以,利率和股票价格之间反而呈正向变动关系。
  (2)中国的股票市场牛熊阶段性明显。第一个阶段:从2001年到2005年,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二元分割的股权结构(非流通股和流通股)、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一期间经历了漫长的熊市。第二个阶段:从2005年到2007年10月,受股权分置改革为代表的制度性红利等外生因素的影响,股票市场一路上涨,中国股市牛气冲天。第三个阶段: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股票市场从高位快速下跌,最低跌至08年10月份的1664点,许多股民因此血本无归。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股票市场阶段性非常明显,利率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效果受到限制。
  (3)中国股市是非理性市场、投机市场、非有效市场,是消息市、资金市、政策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市场。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非理性泡沫、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不完全竞争和逆向选择等问题,导致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效率比较低。同时,我国股票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关系不明显,股票市场发展中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这些原因都使得利率政策的影响有限。
  第三部分:结论部分。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来看。实证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三个月期央票利率和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符合理论预期,并且存款准备金率、三个月期央票利率和股票市场价格之间都存在双向Granger关系。6个月.1年期的贷款利率和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既不符合理论预期,同时前者也不是后者的Granger原因。因此,货币政策能够对中国股市产生部分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和三个月期央票利率的变动可以对中国股票市场价格产生预期的效果。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公开市场操作,对股票市场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但是,从方差分解可以看出三个月期央票利率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效果越来越小。所以,存款准备金政策应该是,人民银行影响股票市场价格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首选货币政策工具。
  第二,从货币政策操作变量来看。实证分析表明,从长期来看,LNM2(广义货币)和LNSZ(上证综指)呈正向变动的关系,符合理论预期,且它们之间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M2是上证综合指数的格兰杰原因。然而,7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上证综指也呈正向变动的关系,与理论相悖,并且7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不是上证综指的格兰杰原因。因此,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从货币供应量途径传导到我国股市的渠道是通畅的,利率途径则受到阻碍。因此,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社会上的货币供应量,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最终影响到实体经济。
  本文的贡献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从研究角度来看,文中选取的是2006年10月(股改基本完成)到2013年6月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这段期间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频繁,股市波动幅度也比较大,因此实证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2)从选取的变量来看,本文把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分解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以及货币政策中间变量对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实证发现货币供应量M2、存款准备金率和三个月期央票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基本与理论相符,6个月到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以及同业拆借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则和理论相悖。
  (3)从研究结论来看,本文将得出的实证结果与实践相结合,为投资者通过货币政策预测股市走势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为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对股市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大,房地产业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房地产业全面市场化方向正式确立。计划和分配时代积聚的大量需求得到了集中释放,加上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大发展。200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房
学位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