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保障,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由于各地资源察赋不一,环境各异。在对农村进行规划建设时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根据平原、山区“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背景”等因素,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规划方案。皖西南大别山区景区边缘型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非农产业落后,城镇化水平低下,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最差,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不具备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条件,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早日实现脱贫。其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在于选取适宜的主导产业。其可依托临近景区这一有利资源进行乡村建设。其较适合的模式有生态旅游业发展带动模式。论文结合对皖西南大别山区景区边缘型乡村建设开发乡村旅游的调研和实践提出:乡村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从开发总目标的确定入手,对其开发的资源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论文中根据以前开发的实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建筑设计方法。通过对于皖西南大别山区景区边缘型乡村建设的研究,整理出来山区尤其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山区新农村建设模式,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