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重庆三峡库区居民1990-2002年生活质量(QOL)的动态状况及移民前后的横断面状况,探讨库区居民生活质量的薄弱环节和改善办法,为更好地提高库区居民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加速重庆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方法: 建立适合库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指标,分析指标主要涉及经济水平、生活消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邮电等;收集1990-2002年库区16区县QOL统计资料;制定相应的调查表,含34个项目,对库区城乡居民QOL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用SPSS、SAS8.1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结果: ①重庆库区16个区县居民生活质量指数逐年上升,1990至2002年期间,由21上升到45,平均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但16个区县发展极不平衡,差距较大,位于库尾的重庆市主城区的各种指标每年均稳居榜首,而位于库区腹地的奉节、云阳、巫溪、巫山的各种指数每年均靠近最后几名;在二级指标中,经济指数与生活质量综合指数相关性最大(0R=0.97)。 ②移民前城乡生活质量综合指数(CI)分别为38.62、28.16;移民后分别为46.42、36.08。城乡居民QOL在移民前后有显著变化,城镇移民后居民QOL有显著改善<WP=7>(t=3.333,p<0.01),农村移民后亦如此(t=4.058,p<0.05);移民前后城乡差距均有显著意义,移民前城乡差距具有显著差异(t=3.528,p<0.01),移民后城乡差距亦如此(t=3.825,p<0.005)。 结论: 1990-2002年期间,重庆库区居民QOL逐年上升,但各区县发展不平衡;居民QOL移民后有一定改善和提高,但农村移民后遗留的问题较突出。加快库区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卫生、教育、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努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快速提高库区整体居民生活质量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