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患者的p16基因的第一、第二外显子及p15基因的第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p16、p15基因的第二外显子的点突变,p16、p15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变异情况进行检测,探讨p16、p15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失活的机理。方法 取患者外周血,用酚/氯仿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设计p16、p15基因第二外显子引物,p16、p15基因启动子区野生型、甲基化特异和非甲基化特异的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方法、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PCR-SSCP)、甲基化特异的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分析方法,对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基因组DNA的p16、p15基因的第二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点突变及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这29例ALL患者中,未发现p16基因第一外显子的缺失;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率为27.6%(8/29),p15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缺失率为6.9%(2/29);未发现p16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点突变,p15基因第二外显子的突变率为17.2%(5/29);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率为13.8%(4/29),p15基因的甲基化率为27.6%(8/29)。 结论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p16、p15基因的失活方式主要有三种:纯合性缺失、点突变和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虽然每种变异之间存在比例差异,但每种失活方式都具有重要意义,和ALL的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在这29例ALL患者中,未发现p16基因的点突变,但仍不能排除这种失活机制,我们将通过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p16、p15基因的点突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