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将企业家精神引入到政府管理的同时,其所倡导的市场化和管理主义的模式在增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的同时,并未解决科层体制固有的碎片化、分散化的困境。政府越来越无法作为一个整体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需求愈发多元,窃以为私营部门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突破在整合资源向顾客提供服务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公共部门则更加相形见绌。公共部门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支撑,以更加有效地整合行政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整体性、无缝隙的服务。“整体性治理”理论有效回应了上述问题,并逐渐凝聚了学界与实务界的共识,成为影响较大的理论。本文以上海市X街道基层治理碎片化的问题描述入手,以较大篇幅重点梳理了上海以“大联动机制”为主要载体实践整体性治理的过程,囿于研究能力与客观条件之所限,本文截取了大联动机制在X街道的“切面”展开论证,寄望以“近水楼台”之便尽力将这个“切面”描写得较为生动,从而为“整体性治理”后续学术研究奉献微薄的知识增量。文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说明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工具和方法。第二部分为X街道大联动机制建设的现实背景,从社会空间结构、利益结构和权力结构三个方面梳理了碎片化的形成机制以及传统协调机制在处理碎片化问题时的低效困境,为下文引出提出“大联动机制”的解决方案伏笔。第三部分按发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解剖了大联动机制的实践过程,分析了内在的整合机制并就大联动机制不断深化的动力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第四部分基于对大联动信息平台数据的实证分析阐述了大联动的制度效益,第三和第四部分也是本文的主干。第五部分为结论部分,主要是回顾研究过程希望能对全文有所总结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