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的关键性作用日益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取得市场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形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表现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较量上。目前各国为了取得在高新技术领域里的国际竞争优势,都采取了积极措施,尽快地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且,通过增加科技投入来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结合。据近期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对高科技投入已达到其国民生产总值的3%、日本3.1%、韩国5%。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都是西方国家的技术扩散,自主创新能力较差,高科技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1%。但中国不能长期处于低端产业、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要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和保持持续增长的空间,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神六”的成功发射与返回,使我国增加了自主创新的信心,借此东风深入、系统地研究影响我国技术创新的因素,对完善和丰富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理论和提高我国技术创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日本是目前世界上两大技术创新领先国家,但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却是不同的,这一点可以从R&D的投入比较得出答案。作为技术创新的首创国家美国和技术创新的跟进国家日本,其R&D的投入有不同的趋向。美国R&D的投入不仅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且美国企业将R&D资金的2/3用于提高产品技术、即进行产品创新,1/3的R&D资金用于进行过程创新。相反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为主要产业政策的日本,其R&D投入中2/3用于过程创新,而1/3用于产品创新。这种倾向不可避免地使美国在突发性、激进性的技术创新上更有优势,更加擅长于产品创新。而日本则擅长于过程创新,在技术独立上,至今停留在跟踪阶段。另外,美国企业技术创新呈现三大明显的特点:一是新科技发明层出不穷,据美国政府专利局公布,至1999年末,美国历史以来的发明专利已达600万个,其中第一个100万个发明专利花了85年时间,而发明专利从500万增至600万个仅花8年时间。二是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1990年,美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的时间需35.5个月,而到现在仅为20个月。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新产品率为20%。20世纪90年代上升为30%,现在则更高。三是技术效益明显。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技术创新浪潮大大减少了生产每一单位产值所需的时间,新产品大量增加,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