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瘤胃宏基因组文库活性蛋白酶的分离纯化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4033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草动物自身不能产生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但是其瘤胃内有非常丰富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则能分泌分解植物纤维的酶类,分泌的纤维素酶与半纤维素酶可以帮助食草动物消化植物纤维获得自身需要的能量与物质。反刍动物在进食纤维素食物时,一些植物蛋白等外源蛋白随之进入动物体内。外源蛋白先到达瘤胃,被微生物降解生成并利用氨,保证生命活动的需要,其余被瘤胃吸收,经过循环或是被瘤胃再利用,或是由肾脏排出体外,可见瘤胃中蛋白质的降解对瘤胃内微生物群体自身群体的稳定发挥着很重要作用。与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深入研究相比,瘤胃中蛋白酶的研究相对较少。实验室前期已经建立了山羊瘤胃的宏基因组文库,在用脱脂牛奶的平板上筛选得到2个阳性克隆:R-P-1和R-P-2。通过测序和基因注释发现,R-P-1只有一个蛋白酶(1SP)基因;R-P-2中有3完整的蛋白酶(2SP1、2SP2、2SP3)基因和一个不完整的蛋白酶(2SP4)基因,此外还有1个金属肽酶(2P)基因。这5个蛋白酶是丝氨酸蛋白酶,属于S8家族;金属肽酶属于M48家族,Zn2+依赖型。在上述的基础上,我们对上述4个完整的蛋白酶序列在蛋白数据中重新比对,发现R-P-1中的1SP蛋白酶和R-P-2中前3个蛋白酶和金属肽酶都与反刍杆菌属的一些功能未知假定蛋白的一致性最高。对蛋白酶的结构域分析,发现这4个蛋白酶均有典型S8家族的结构域,且在结构域的前后均有很长功能未知的N端和C端序列。蛋白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分析,蛋白酶的无序状态比例较高,而2P的α-螺旋的比例较高。I-TASSER工具模建三级结构,只有2SP3和2P可以形成典型的球状结构,1SP、2SP1、2SP2在球形结构的同时,N端伸出较长的臂。我们首先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R-P-1的胞外蛋白,强阴离子交换层析或再加凝胶过滤层析分离1SP。但是由于R-P-1产生的1SP太少,分离过程中损失的太多,这套方法未能分离到1SP蛋白。在大肠杆菌胞内表达了可溶性、表达量可观的2P,但是多种方法没能检测酶活性,我们猜测其原因可能是2P催化位点发生了突变,导致活性丧失。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胞外表达了有活性的2SP3、胞内表达了2SP3包涵体。经初步分离和LC-MS/MS确定了有活性的2SP3是其基因的全长表达,发现2SP3的C端对蛋白稳定性和活性都很重要。由于2SP3活性表达量太少及包涵体复性率太低对我们获得大量的2SP3造成很大的困难。
其他文献
近年来,矩阵特征值反问题在结构设计、参数识别、自动控制、量子力学、光谱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因此关于特征值反问题的研究已成数值代数热点课题。随着四元数应用范
教学模式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者从整体上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当前,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虽已渐渐形成较为广泛认可的教学流程,但仍缺乏固定的、已形成一定理论的幼儿科学教育教学模式,以至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忽视幼儿探索性,或探索只是停于表面,缺乏一定的体系和深度的现象仍时有发生。4c教学模式作为由乐高教育引入的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一
学位
精细积分算法由于其计算速度快、数值结果精度高等优点,在常微分方程、控制理论等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当常微分方程的系数矩阵较大时,其计算速度优势并不明显。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量的图片、视频等高维信息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这些高维信息急需我们有效处理,虽然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相
辨识组织特异性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中关键蛋白质及功能模块对理解生物体的内在活动机制、具有针对性的疾病诊断和药物设计具有重要作用。识别蛋白质及功能模块需要高可
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两类分数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第一类为其中CD0+α是Caputo分数阶导数,a∈(n- 1,n], n≥3, n ∈ N, 0 < β < 1, 0< η
随着数值模式的不断发展,模式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多参数化方案进行集合预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由模式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超级集合技术根据
基于模型检测的方法因其能够解决很多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规划问题,已成为研究不确定规划的主要方法之一。当使用基于模型检测的方法来对不确定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时,可以得到三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近十几年,在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恢复。为更好的对该地区生态恢复进行实时监测,揭示生态
鱼鳔槐属(Colutea)隶属于豆科山羊豆族植物,共有28种左右,其分布区主要位于亚洲西部至中部,以伊朗高原为其多样化中心,部分物种分布在欧洲南部及非洲北部地区,在我国滇西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