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锰渣中锰和氨氮脱除及含水率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解锰渣是电解金属锰生产工艺中排放的一种高含水率工业废渣。锰渣中含有大量锰和氨氮,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而且极易随渗滤液迁移,污染周围环境。此外,锰渣含水率较高,这样会带走一部分硫酸锰和硫酸铵,造成锰和氨的损失,增大锰渣安全处理的难度。因此,对电解锰渣无害化处理以及含水率控制是我国电解锰行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针对电解锰渣中锰和氨氮处理及其含水率控制两个方面的问题,基于电动力及其强化技术,重点开展了对电解锰渣中锰和氨氮的转化脱除、迁移富集方法研究;利用表面活性剂对锰矿浸出过程进行调控,探究锰渣含水率控制方法。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实验中氢离子、锰、氨氮的迁移方向与电渗析、电迁移的方向一致,都是阳极往阴极。在脉冲电场条件下,电解锰渣中可溶性锰的脱除率从直流电场下的41.21%增大到45.57%,仅有酸提取态(F1)的锰被有效脱除,而氨氮的脱除率从直流电场下的33.32%增大到36.21%。在“柠檬酸+脉冲电场”体系中,可溶性锰脱除率提高到94.74%,锰渣中大部分的可氧化态(F3)和残留态(F4)的锰转化为了酸提取态(F1)或可还原态(F2);而氨氮脱除率达到81.11%。此外,在“SDBS+柠檬酸+脉冲电场”体系中,氨氮脱除率增大到了84.70%;(2)电解锰渣中锰和氨氮的脱除动力机制主要是电迁移和电渗析,在该体系下,起主要作用的是电迁移,电渗析起次要作用。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脉冲电场”体系中,EOF从不加预处理剂条件下的160 mL增大到225 mL,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电渗析作用;而在“柠檬酸+脉冲电场”体系中,电流密度不加预处理剂条件下的11.0 mA/cm2大到15.0 mA/cm2,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电迁移作用;(3)在直流和脉冲电场下,电解锰渣中部分(NH42Mn(SO42·6H2O转化为(NH42Ca(SO42·H2O。在脉冲电场下,部分(NH42Mn(SO42·6H2O分解为MnSO4·H2O和(NH42SO4。在“SDBS+脉冲电场”和“EDTA+脉冲电场”体系中,锰渣中物相未发生明显改变,而“柠檬酸+脉冲电场”条件则促进了(NH42Mn(SO42·6H2O向(NH42Ca(SO42·H2O的转化。对于电解锰渣微观形貌,经过“SDBS+脉冲电场”处理后,锰渣中柱状结构变小,其表面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破坏;经过“EDTA+脉冲电场”处理后,锰渣颗粒表面出现很多明显孔道;而经“柠檬酸+脉冲电场”处理的电解锰渣中柱状、片状结构被腐蚀破坏,出现许多细小针状结构;(4)在锰矿浸出过程中加入1.5 mmol·L-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5 mmol·L-1聚二甲基硅氧烷和1.25 mmol·L-1曲拉通X-100,考察表面活性剂对锰渣微观形貌和含水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种表面活性剂都有利于锰渣中片状结构的减少,使锰渣颗粒的微观结构趋于一致。三种表面活性剂对降低锰渣含水率影响程度顺序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二甲基硅氧烷>曲拉通X-100。
其他文献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学习难度大,学生积极性容易受挫。笔者从教学中总结了几点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种办法,供同行参考。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视翻译为一种目的性行为,认为翻译的决定因素是翻译目的。该理论进入中国已有十余年,国内相关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其第一代理论“目的论”上。然而目的论仅仅是
<正> 我的影片总是通过一种幻觉展开的。这种幻觉就是对乱伦的幻想。在这种幻觉里,我尤如一个玩火的孩子,因为乱伦是世界性的禁区,可是最后却发现这个禁区实际并不存在。通过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水性聚氨酯基的聚丙烯酸酯(苯乙烯)复合乳液的研究及其应用上。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以水性聚氨酯为种子或乳化剂的MMA(St)乳液聚合研究
本论文以香豆素类化合物为母体,在其不同化学位点连接不同的识别基团,得到了一系列性质各异的金属离子探针,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这类探针对环境极性的敏感程度和对不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坏疽截肢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患者20例,在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切口愈合效果,比较护理前后的血糖指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