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科技竞争往往以知识产权冲突的形态存在,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通过滥用知识产权、提高产业的监测标准来获取不正当利益已经成为常态。所以如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本文仅以商标权视角,立足于从基础理论方面探讨对商标权的限制,着重从商标权的穷竭、商标权的合理使用、商标权的在先使用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分别阐述了各自存在的理论基础以及判断标准、构成要件等,通过对国际商标立法的借鉴,针对我国在商标权限制的现实立法状况,认为我国在商标权限制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都存在着不足,主张应当在我国《商标法》修改过程中增加该方面的内容。由于商标法的修改并非一蹴而就,所以建议在我国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中规定这方面内容。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1章:商标权限制的概念探析。本文首先从知识产权的限制理论入手,介绍知识产权尤其是商标权限制的产生原因,以便于循着这个原因线索找出平衡利益的解决办法。‘本部分主要考察了商标最初产生、逐渐发展的事实以及各国立法对其保护的情况,发现很明显的规律就是商标权人的权利范围也逐步扩大的同时,对商标权的限制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各国商标法乃至国际条约中,但是我国相关立法却相对滞后。第2章:商标权限制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从利益平衡原则和禁止权力滥用原则的角度出发,说明该项民事权利在法律上得到保护的必要性。这为我们认定商标权限制提供了最基础的理论支点.第3章:商标权的穷竭。商标权的穷竭是商标权限制的内容之一,本论文首先探讨了商标权穷竭产生的经济因素和各国的立法态度,在分析了其理论上的合理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商标权穷竭的条件、使用范围,并引申出平行进口问题,针对我国在该问题上的困惑,找到较为适宜的出路。第4章:商标权的合理使用。商标权的合理使用是商标权限制的内容之二,本文认为商标权合理使用的方式包括叙述性使用、指示性使用、以及合理评论性使用、新闻报道及新闻评论中的合理使用、滑稽模仿中合理使用及字典中的合理使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判断商标合理使用的标准,结合我国商标合理使用现状基础,提出了在《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立法建议。第5章:商标权的在先使用权。商标权的在先使用权是商标权限制的内容之三,本部分首先在明确商标权在先使用权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其理论上的正当性及实践中的必要性,明确了商标在先使用权行使原则及构成要件。然后对一些国家的在先使用权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立法的不足,提出了《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在先使用权的具体内容及在先使用权受到侵犯时如何救济的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