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道地药材的相关问题,包括道地药材的本质、道地药材的特点、道地药材形成与影响因素等内容。全文分为各论与总论两大部分。各论部分参考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一书,按照近现代道地药材川广云贵、南北浙怀的区划分类传统,分别选取川药、广药、云药、贵药、怀药、浙药、关药、北药、西药、南药十大类别中的2种常要道地药材(具体为:附子、丹参、巴戟天、桂枝、三七、茯苓、天冬、朱砂、地黄、山药、白术、乌药、细辛、防风、黄芪、阿胶、当归、枸杞子、吴茱萸、苍术;植物药共18种;矿物药、动物药各1种),考察其古代(至清代)的药用历史。总论部分在个例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就道地药材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内容为:1“道地”一词的文献考察:“道”、“地”连用,合为一词,约始于东汉。其意义则在二字原义的基础上有所衍伸。至南宋,类似道地药材含义的道地一词用法开始见诸文献。明代,与道地药材相近的道地一词用法大量出现,“道地”成为当时的本草著作、医学著作乃至社会生活中表达优质含义时较为常用的词汇;同时,“道地药材”的专有称谓也正式出现。“道地药材”中的“道地”二字,以其本义为基础,融合了“道”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含义,指明特定产地的药材质量较其他地区所出同类药材更为优良。2道地药材的观念渊源:道地药材强调了药材的产地。事实上,中医学重视药材产地的这种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人很早就形成了不同地方有不同物产这一认识,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先秦时期甚至更早。这种观念形成以后,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期如促进了贡品制度的建立,后期如促进了道地药材这一特殊医学现象的产生。3道地药材的发展历史:道地药材的发展历史,既是我国古人对药物认识与应用的历史,也是本草学发展的历史。先秦时期,我国古人对于药物已形成了基本的认识,其中就包含了药物产地的观念与相应的文献记载。至秦汉,《神农本草经》的问世,标着本草学的建立;这一时期,在药物总结的基础上,药物理论、药物炮制、药物组方都得到了发展;《神农本草经》中还明确提出了产地的重要意义。魏晋时期,服食之风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进了古人在药物应用方面的探索,促进了本草学的发展;古人在追求服食药物的过程中,对于药物的产地也非常重视。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的出现,标志着本草学历史上又一次药物总结的完成;而《齐民要术》的问世,则反映了南北朝时期药物栽培的巨大进步,对于道地药材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至唐代,药物的产地划分已初显规模,其代表就是《千金翼方》的“药出州土”篇,以当时的政治区划单位“道”为据,划分药物的产地,成为后世道地药材之肇端。此外,唐代的政典、志书对于药材的产地分布也多有记载。两宋时期,农业生产发达,各类手工业亦颇为兴盛;商业繁荣,儒学复兴。这一时期,中医学,包括本草学在内,同样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医疗制度方面,如太平惠民局的建立,太医局本草学科的设立;本草整理方面,如《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本草衍义》等书籍的问世。此外,药物的栽培也有较大发展,并出现了最早的药物专谱——《彰明附子记》。金元时期,以张元素为代表的医家,在药物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创新性的巨大贡献,提出了药物升降浮沉、药物归经、引经报使等理论,扩展了本草学的内容,深化了人们对于药物的认识。至明代,在前代基础上,正式出现了道地药材的名称。道地一词频频出现在医学书籍中,方书中还大量标注药物的产地信息以示强调,本草书籍中还就道地药材的认识加以阐发。清代,是道地药材发展的繁荣阶段。除了医学书籍对于道地药材的论述与强调外,以道地药材为主要经营对象的药材贸易也欣欣向荣,更出现了专卖固定地区特产药材的药材帮会组织。4道地药材的确立时间:在阐明道地药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道地药材这一事物的最终确立是在明代。这表现在药物的生产、药物的加工、药物的流通与药物的使用四个方面。药物生产方面,表现为药物产区的形成。明代药物的栽培较前代更有发展,每一地区都有大量的种类丰富的药物产出。而其中质量优良者,更是形成了专门的药材生产区域。药物加工方面,则体现为饮片的出现,炮制工艺的提升,以及药物包装的精致。饮片是目前中药材的主要规格,而其正式出现即在明代;饮片的出现不仅有利于药材的煎煮、保存,也便于药材的流通。明代的炮制工艺较前代有了巨大的提升,这得益于明代药业规模的扩大,使得集中生产成为可能,各类精致繁复的炮制工艺得以实现并获得发展。药物的包装在明代也有了很大进步,不仅精美,而且具有完整的注意事项等信息,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商品特色。药物的流通方面,主要体现为明代高度发达的药业经济,包括遍布全国的药店药肆与全国性药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药物的使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医学书籍中对于道地药材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方书中每每加注药物产地信息以示区别;而本草书籍对于道地药材的论述也非常丰富。5道地药材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道地药材受到自身物种品质、所处自然环境、中医学术、农业耕种、科技制造、经济贸易与政治人文七大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各类因素的具体影响互不相同又彼此交错,形成了互为因果、错综复杂的关系。具体为:道地药材自身的物种品质,是决定道地药材优于普通药材的根本原因。自然环境是道地药材物种形成的基础,赋予道地药材特殊的秉性,并为其生长繁衍提供支持;自然环境的改变必然引起道地药材物种的变化,如果这一物种无法适应自然环境的改变,最终只能被历史淘汰。中医学术是道地药材之所以成为药材的关键,对于发现药物的功效、扩展药物的种类、指导药物的应用、检验药物的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业耕种使得药物从野生发展为栽培,不仅能够扩大药物的来源,同时还可以扩展药物的应用方式,而对于道地药材来讲,农业耕种技术的发展,还是道地药材产区形成的重要原因。科技制造既能促进医药知识的传播,也能推动工具技术的革新,从而间接地促进道地药材的研究与生产加工。经济贸易对于道地药材具有直接的刺激作用。首先,经济利益的刺激使得道地药材的生产获得发展;第二,商业竞争的激烈促进药材经营者在药物炮制工艺、药物包装等方面的不断进步;第三,药材经营者以道地药材为招牌吸引民众,又进一步扩大了道地药材的影响力;第四,药材生产的普及性、经济利益引发的作伪行为,又促进了道地药材优劣真伪的鉴别。政治人文对于道地药材的影响包括:社会整体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从事药物研究的人员素质;统治阶级对于珍贵药材的搜刮,往往导致药材的濒危;社会发展导致的人口增长,必然增加药物的需求,从而刺激药物的生产与贸易;社会整体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生产与药物的流通。此外,药物的出产还表现出一定的向心性,即靠近政治中心的地区,往往有多种优质药物出产。6道地药材的属性: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道地药材具有四种属性,体现了道地药材四个方面的特质,包括:物质属性(道地药材的本质属性)、医学属性(道地药材的评价标准)、文化属性(道地药材的社会意义,又可细分为药物文化、药王文化、药市文化)与商业属性(道地药材的品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