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进步及诊疗技术的改进,确诊出了越来越多的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年轻前列腺癌患者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术后有着越来越高的生活质量要求。随着不断优化和改进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发展出了一系列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控尿功能和勃起功能的改良手术方式,其中,合理的处理背深静脉复合体直接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研究缝扎与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腹腔镜下治疗前列腺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控尿功能和勃起功能的影响,来明确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恢复效果。目的:比较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缝扎与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DVC)患者术后的控尿功能及勃起功能恢复情况,为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选择更加合适的前列腺癌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06月由同一术者主刀完成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缝扎与免缝扎背深静脉复合体的患者术后控尿功能及勃起功能恢复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统计45例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功能恢复随访的数据,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临床病理分期、标本切缘阳性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术中输血;术后功能恢复随访情况包括:患者术后控尿功能恢复情况随访时间为拔除尿管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术后勃起功能恢复情况随访时间为拔除尿管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我们根据缝扎与免缝扎DVC两种手术方式将45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其中缝扎DVC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24例为缝扎组(A组),免缝扎DVC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21例为免缝扎组(B组),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准概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45例前列腺癌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A、B两组患者在年龄、BMI、PSA、Gleason评分、手术切缘阳性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缝扎DVC组、免缝扎 DVC 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5.83±82.30)min、(126.19±46.63)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8.33±136.47)ml、(169.05±190.05)ml(P>0.05);术中输血率分别为0%和4.8%(P>0.05);术后标本病理特征均为前列腺腺泡腺癌,手术切缘阳性率分别为25.0%、19.0%(P>0.05);术后6个月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54.2%、23.8%(P=0.038);术后6个月勃起功能(晨勃)分别为41.7%、71.4%(P=0.045)。结论:比较缝扎与免缝扎DVC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功能恢复的各项指标,发现免缝扎DVC组前列腺癌患者在6个月时控尿功能恢复与勃起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缝扎DV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输血和标本切缘阳性率的各项围手术期观察指标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所以,尽管免缝扎DVC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的手术方式对术者的手术操作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对于年龄≤5周岁、PSA≤25ng/ml、临床分期为T2a-T2c、术前勃起功能正常(均有晨勃)的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是值得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