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和社会工作国际化的大的背景下,以及国内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呈现多元化趋势,社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政府职能出现重大改变的国内背景下,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的方法,从横向和纵向,即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等两个方面,对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社工理论与实务,社工价值观以及社工制度规律和模式的初步探索等诸方面对社会工作制度中国化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可行性进行了周到的考察和深刻论证。通过对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沿革进行社会学动因的分析与探索,本文得出,高度的计划性,政府承担主要推动力量,对于基于“差序格局”的本土社会工作的高度依赖性以及源自社会结构的安排和职业实践而非基于抽象理念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四个主要特征。基于对我国国情和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现状的考虑,以社会学的立场为出发点,总结出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一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社会工作制度的设立需要社会结构的支撑,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基础性阻力;其二是中西社会关系格局的差异性,社会工作制度作为一种助人的社会安全阀制度,是一种基于民间社会的社会救助体制,中西社会关系格局的巨大差异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面临的结构性障碍;其三是中西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性,社会工作制度形成于社会转型,服务于转型社会,社会发展模式的差异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面临的动态困扰。其四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文化是一切制度设立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粘合剂,也是一项制度设立的价值基础,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面临的最大障碍;其五是中西社会求-助关系的差异性,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自助的社会活动,社会求助关系是社会工作制度建立所依赖的人际支撑,中西社会在这方面存在的差异,是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人际障碍。基于以上的发展困地,本文将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文化等诸要素综合融入到对于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路径探析的社会学动因中来,将其归结到国家与社会关系、本土需要以及社会转型等几个不同的维度,并提出相应的三种分析框架。本文从制度生成理论的角度,对我国社会工作制度的生成模式进行了审慎的分析,并提出了三种可能的生成模式。在具体的方法上,本文在前文论证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针对我国的文化、制度以及国情现状,提出了四项建议,作为社会工作制度本土化的方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