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状态变化动词近年来备受语言学家们的关注,它是用于描述物体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的动词。过去关于状态变化动词的研究主要从句法角度或者词汇角度进行的,并以以理论阐述为主,缺乏真实的语料支撑。而且,关于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数量较少。本文从句法语义界面的角度,运用事件结构理论(Levin&Rappaport 1998)对比研究了英汉瞬时性和非瞬时性状态变化动词。本文从美国现代英语语料库和北京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真实语料,从而找出英汉状态变化动词在使役交替和结果构式上的异同点,并从语义句法层面作出相应的解释。此外,本文旨在探索体特征"瞬时性"是否会影响英汉状态变化动词的句法行为。基于此研究目的,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英汉瞬时性和非瞬时性状态变化动词在句法行为上有什么异同点?(2)体特征[+瞬时性]是否会影响英汉状态变化动词的句法行为?(3)英汉状态变化动词在语义句法界面上有什么相似性和差异性?基于语料库,本文以事件结构为研究视角,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首先,参照Levin(1993)对英语状态变化动词的分类,本文选取了九个常见的英语状态变化动词,并按照"瞬时性"这一体特征将英语状态变化动词分为两组,再分别确定对应的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其次,通过在线KWIC检索方式,笔者从美国现代英语语料库和北京现代汉语语料库收集语料。之后,笔者从使役交替和结果构式两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状态变化动词的句法行为。通过分析英汉状态变化动词的句法行为,研究发现:首先,英语状态变化动词都是作格动词,都可用于使役性转换和结果构式;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大部分是作格动词,可用于使役性转换,但多数没有结果构式。其次,在英语中,结果构式在非瞬时性状态变化动词中出现的频率要低于瞬时性状态变化动词。最后,英汉状态变化动词的语义特征在句法的映射上也存在相同点和差异性。与英语状态变化动词不同,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多数不具有行为义、使役义和结果状态义三位一体这一语义特点。此外,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可用于"把"字结构和"使"字结构,且对这两种结构的句法偏爱取决于动词不同程度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程度主要取决于汉语状态动词的词根意义。本文拓宽了英汉状态变化动词对比研究的视角,其研究结果为英汉瞬时性和非瞬时性状态变化动词的翻译提供启示。然而由于本文所选的状态变化动词数量有限,该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所有英汉状态变化动词仍需扩大语料,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由六大章节构成。第一章简单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事件结构和状态变化动词的研究,并提出了研究的独创性。第三章介绍了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包含了广义语义角色,事件表征法以及Levin的事件结构理论。第四章是研究设计部分,包括研究问题,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步骤。第五章详述了研究结果以及对研究结果的讨论。最后一章总结了研究发现,并提出了研究启示及其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