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可将乙肝病毒(HBV)经胎盘传给胎儿,这种传播称为HBV的宫内传播。研究证明,应用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有较好的作用,但仍有10%-20%的高危新生儿不产生抗-HBs,无法得到保护导致免疫失败。宫内感染是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是形成我国众多HBV携带者的重要原因。有关HBV宫内传播机制,国内外文献多为描述性研究。自1993年以来,我室针对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机制,从宏观流行病学到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系列研究,并提出了HBV宫内感染的血源性和细胞源性途径的假说。本室刘蓬勃又作了进一步研究,在胎盘的HBV感染机制方面提出如下假设:感染HBV的母亲外周血中的HBsAg与所产生的抗-HBs形成HBsAg-抗-HBs复合物,复合物中抗-HBs的Fc段与滋养层细胞上的FcγRⅢ(CD16)相结合,通过受体介导的大分子内化作用引起胎盘屏障的第一层细胞——滋养层细胞受到感染。 为进一步验证该假设,本研究以陕西省妇幼保健院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足月分娩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孕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24小时内股静脉血,统一进行HBsAg及HBeAg的复查。对母亲外周血 第。零区夭嗲坯士磅伍伶式 HBsAs、HBeAs及新生)L外周血HBsAs的复狈采用ELISA法,检狈胎盘组织 Fo v受体m及 HBsAg均采用免疫酶组织染色法,检测胎盘组织抗原-抗体 复合物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 结果如下:①对血清学HBSAg阳性和阴性胎盆组织采用免疫酶组织化学 法进行 FC Y Rill的检测,发现胎盘标本绒毛滋养层及绒毛间质细胞中存在 FC Y Rill,在胎盘母面的蜕膜和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未检测到该受体。 ②应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对血清学HBsAg阳性胎盘组织进行了HBsAg的 检测,所有胎盘组织均证实为HBsAg阳性,阳性信号存在于滋养层细胞、 间质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对所有标本进一步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 术检测HBsAg-抗十Bs复合物,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进行观察。结果 表明在6例胎盘组织中,有3例胎盘组织滋养层细胞中发现HBSAg-抗叫BS 复合物。 综合目前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机制的研究现状,本课题进行的研究是建 立在N Y Rill介导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复合物进入胎盘组织滋养层细胞的 假说基础之上。本研究对胎盘组织上的 FC Y R皿进行了检测,其在胎盘组 织中的存在已得到证实。在胎盘组织上检测出HBsAg-抗叫Bs复合物也提 示病毒感染滋养层细胞可能是以HBSAg与抗-HBs结合成复合物的形式。但 是,本次研究由于标本样本例数偏小,所得结论需进一步验证和深入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