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48%,其中15-24岁的青少年网络使用比例最高(国际电信联盟,2017)。在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26.8%,约为8.29亿*26.8%人(CNNIC,2019)。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数量和信息获取的便利性随之增加。这种发展对个体行为产生了两种重要影响:一是增加了个体在线活动的时间(Lenhart,2015);二是改变了个体的媒体使用方式,即个体更倾向于进行媒体多任务(Brasel&Gips,2011;Judd&Kennedy,2011)。媒体多任务已经成为个体媒体使用时的习惯化行为模式(Brasel&Gips,2011),已有研究表明媒体多任务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功能。而认知控制是认知活动的核心(Diamond,2013;Botvinick etal.,2001),现有研究对媒体多任务行为是否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认知控制还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总结以往研究结论并在中国大学生背景下进一步考察媒体多任务行为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因此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如下研究:研究一,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媒体多任务与认知控制(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关系的研究分别进行元分析,得出定量描述。结果发现更多进行媒体多任务行为的个体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表现更差,支持了注意分散假设,即频繁进行媒体多任务会使个体注意力分散,无法过滤环境的无关信息,从而对个体的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造成影响。研究二,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媒体多任务行为与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关系,结果表明:媒体多任务行为越多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困难,这也验证了元分析结果。研究三,采用行为实验考察高、低媒体多任务者在注意探测任务、数字字母转换任务和2/3-back任务上的表现,结果显示高媒体多任务者在注意探测任务中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表明媒体多任务者无法有效过滤环境中的无关信息,抑制控制能力较差。这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设。研究通过考察媒体多任务行为对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影响,有助于揭示网络影响个体认知的实质,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网络心理学理论,亦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青少年如何合理使用媒体、开展媒体多任务与认知控制的干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