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多任务行为对认知控制的影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886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48%,其中15-24岁的青少年网络使用比例最高(国际电信联盟,2017)。在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到26.8%,约为8.29亿*26.8%人(CNNIC,2019)。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数量和信息获取的便利性随之增加。这种发展对个体行为产生了两种重要影响:一是增加了个体在线活动的时间(Lenhart,2015);二是改变了个体的媒体使用方式,即个体更倾向于进行媒体多任务(Brasel&Gips,2011;Judd&Kennedy,2011)。媒体多任务已经成为个体媒体使用时的习惯化行为模式(Brasel&Gips,2011),已有研究表明媒体多任务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功能。而认知控制是认知活动的核心(Diamond,2013;Botvinick etal.,2001),现有研究对媒体多任务行为是否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认知控制还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总结以往研究结论并在中国大学生背景下进一步考察媒体多任务行为对认知控制的影响。因此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如下研究:研究一,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媒体多任务与认知控制(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关系的研究分别进行元分析,得出定量描述。结果发现更多进行媒体多任务行为的个体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表现更差,支持了注意分散假设,即频繁进行媒体多任务会使个体注意力分散,无法过滤环境的无关信息,从而对个体的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造成影响。研究二,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媒体多任务行为与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关系,结果表明:媒体多任务行为越多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抑制控制、认知灵活性和工作记忆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困难,这也验证了元分析结果。研究三,采用行为实验考察高、低媒体多任务者在注意探测任务、数字字母转换任务和2/3-back任务上的表现,结果显示高媒体多任务者在注意探测任务中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表明媒体多任务者无法有效过滤环境中的无关信息,抑制控制能力较差。这部分支持了研究假设。研究通过考察媒体多任务行为对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影响,有助于揭示网络影响个体认知的实质,丰富和完善现有的网络心理学理论,亦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青少年如何合理使用媒体、开展媒体多任务与认知控制的干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正>一损害是民事责任的三大基本要件之一,没有致害行为、损害和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没有民事责任。损害处于民事责任要件的基础地位说明了民事责任的特殊功能:赔偿受害人
【目的】通过对某校6~11岁1 216名儿童口腔健康全面检查,针对影响其口腔健康存在的问题制定防治措施。【方法】根据《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的要求,对6~11岁学龄儿童刷牙状况
<正> 1988年我们在廊坊市李庄果园进行乙烯利葡萄催熟试验,效果显著。试材取自1987年春定植的2.37亩巨峰葡萄,株行距1×3米单壁篱架,当年见果,新梢生长旺盛。具体方法是:1988
期刊
利用广东省闪电探测系统资料、卫星云图资料、探空资料及雷击点附近的风廓线雷达、多要素自动站等资料,对发生在湛江市东海岛气象综合探测基地内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综
<正>煤污病又称煤烟病,在花木上发生普遍,尤以温室、大棚内的花木发生更为普遍,由于病株叶面布满黑色霉层,既影响光合作用,导致花木生长衰弱,提早落叶,同时又降低观赏价值和
中夏牌ZX-2027声光控灯头延时开关电路设计简单合理,具有声、光双重控制,稳定可靠,广泛应用于楼道、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美中不足的是该延时开关只能控制白炽灯。LED由于环保,
利用雷达、地闪定位系统、电场观测等资料,结合天气观测记录,分析了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雷暴及闪电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当日在分析区域内主要两种不同类型的
<正>民事裁判瑕疵.系指民事审判中发生结案效果的判决、裁定和调解文书中存在的对裁判结果不产生重大影响的轻微错误,主要是裁判上或法律文书制作上的技术性疏忽和遗漏.其范
<正>为进一步明确有关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8年11月2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目的】研究母亲孕期增重及婴儿喂养方式对儿童肥胖的影响,为制定预防儿童肥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虹口区2个社区的4所二级幼儿园共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