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中国手机网民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以移动“即时通讯工具”面貌面世的微信,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成为当下第一大手机应用;同时,基于朋友圈、公众号的出现,自媒体人、传统媒体纷纷介入微信,微信新闻传播的渗透率超过传统的电视和电脑PC端。用户通过传统媒体、PC端媒体、微博获取新闻的方式,逐渐转向从微信获取新闻。微信作为新闻传播渠道所展现出的影响力,不仅改变了用户信息获取方式、生活习惯,原有的新闻传播方式,舆论和话语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在带来巨大的媒介冲击的同时,也使得微信进入大众视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微信新闻传播的现实为研究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理论研究法,对微信新闻传播的技术基础、新闻传播领域改革的时代背景,微信新闻传播的主体、传播方式、传播特点,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研究发现:微信新闻传播不是微信最原始的功能设定,而是随着微信功能的扩展,契合了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现实需要,逐渐发展而来,并发展成新闻传播和新闻获取的第二大渠道的;随着微信新闻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竞争的加剧,加之监管者和把关人的缺失,微信新闻传播中存在虚假新闻“圈层”传播,针对性误导公众,情绪化的意见式表达,代替新闻传播,新闻“运营”现象泛滥,社会信任受到损害等问题;且微信带来的危害突破了私人“圈子”,影响了公共领域的秩序。这些危害,在风险社会背景下,被无限性放大。然而,原有的针对大众传播媒介的监管方式,已不能适应微信新闻传播监管的需要,监管效果欠佳。对此,本文在分析了微信新闻传播监管的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微信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微信自身的传播特点,提出促进国内微信新闻传播健康发展的监管新策略:1.借助技术手段,降低微信新闻传播监管难度,建立微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2.确定微信运营商的监管主体地位与职责,督促运营商强化责任意识,创新管理方式;3.构建张弛适度的监管政策与法规体系,使得微信新闻传播监管“有法可依”,加大对违反者的处罚力度;强化以“约谈”为主的行政监管力度,发挥各地网信办行政监管的主力作用;4.建立以传媒机构为代表的行业自律机制;5.鼓励用户建立“自治委员会”,参与监管,与司法、行政、行业监管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微信新闻传播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