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革新了世界的运转方式,同时也衍生出了网络欺负这一现象。网络欺负是指个体或群体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通信设备,对不容易保护自己的个体实施恶意的反复的伤害行为。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已经开始关注网络欺负这一新兴的问题,并对网络欺负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与传统的校园欺负进行对比探讨下,分析了网络欺负行为的特点。我国初中生网络欺负相关研究较少,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我国文化背景,对初中生的网络欺负行为展开实证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选择了506位初中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的方式来获悉初中生网络欺负行为的特性,运用攻击行为一般模式(GAM)为理论构架,从人格特质和父母卷入这两大基本层面入手,对初中生的网络欺负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制约因素进行了探究与分析,从而为制定干预这一不良现象的策略和方法提供有力的凭证。本文所得结论主要包括:1.与传统的校园欺负一样,当前在四川省的初中生群体中,网络欺负事件中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经历更多的网络欺负。2.初中学生发生网络欺负行为的频率与上网时间成正相关。我国初中生多数会在家里上网,上网工具除了电脑之外,还有智能手机等。上网工具的多样性使得初中生在网络社交时更加便捷,这也是导致网络欺负事件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3.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及情绪稳定性在母亲卷入与网络欺负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和掩饰性未能在母亲卷入与网络欺负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及精神质在父亲卷入与网络欺负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人格特质中的掩饰性未能在父亲卷入与网络欺负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