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中国股市遭受了严重动荡,上半年到达顶峰的大盘在当年7月突然暴跌,A股市场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价遭受陡坡式下跌,市场的信心在股灾泛滥全线崩盘下受到严重打击。为了避免股价继续下跌,稳定投资者信心,防止系统性风险继续蔓延,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兜底式增持这种“新玩法”便诞生了。附带大股东兜底承诺的新型员工持股方式在市场上闹得风生水起,成为了近五年来资本市场上引人注目的新模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青睐。但是从近几年已经完成兜底式增持的公司来看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没有达到预期作用,存在较多风险,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对于兜底式增持这个话题,目前为止大多数是在社会评论和新闻报道中探讨,系统规范的研究较少。本文就在此背景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究,为上市公司新型增持行为提供研究支持,同时,也能够为丰富股灾增持模式理论研究和完善相关制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有效市场假说、信号传递假说、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激励相容原则的理论基础上,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员工持股计划的文献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介绍了兜底式增持的定义、特点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兜底式增持情况。然后在案例分析部分,选择科陆电子作为案例公司,梳理了公司3次兜底式增持的全过程,并深入考察了公司发起兜底式增持公告的动因,分析了兜底式增持公告后(员工持有期间)公司所展开的一系列行为,运用事件研究法具体研究了科陆电子兜底式增持行为给公司带来的二级市场效应,同时从公司的财务数据的变化去探讨该行为带来的财务效应,紧接着根据以上的分析从员工、大股东、公司和市场投资者四个层次寻找其中的潜在风险,将发现的风险结果进行汇总,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科陆电子进行兜底式增持一方面是为了应对股灾和对外推送利好,另一方面是大股东为了降低股权质押的平仓风险和刺激员工积极性来缓解募资的压力;从市场收益率和财务数据的分析来看,兜底式增持行为对公司个股短时间内有显著的正超额收益,但长时间来看市场效应并不显著;兜底式增持行为原本是国家用于救市的产物,为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增加而产生的新型增持行为,但是通过风险分析后发现兜底式增持并未真正化解风险,而实质上更多的是将市场上的风险转移或者延迟给了市场参与者,包括公司员工、大股东、上市公司自身和市场投资者,甚至会增加风险。因此兜底式增持并不能承受挽救股市的重任,无法抵御市场整体低迷,反而该举措会破坏市场的理性运作,使市场更加脆弱从而导致社会问题。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合理利用兜底行为,落实兜底方案;员工在增持前应仔细识别增持条款,严格履行相关条件;市场投资者不应盲目跟风,应学会独立思考理性投资;监管部门应规范立法,加强监督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