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烟威海域2016年秋季、冬季,2017年春季、夏季4个季度月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Margalrf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Cluster聚类分析、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游泳动物群落优势种、多样性、生物量分布等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121种。其中,鱼类79种,隶属于39科61属;甲壳类36种,隶属于18科30属;头足类6种,隶属于4科5属。各季节游泳动物种类数均多于80种。 (2)平均渔获重量和渔获尾数分别为:春季14.5kg/h、3.96×103ind/h,夏季73.22kg/h、9.92×103ind/h,秋季53.38kg/h、4.27×103ind/h,冬季8.18kg/h、1.69×103ind/h。单位渔获量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1.62~1.79之间,夏季最高;丰富度指数范围在2.50~2.90之间,春季最高;均匀度指数范围在0.55~0.59之间,夏季最高。 (4)群落优势种为鳀(Engraulisjaponicas)、细纹狮子鱼(Liparistanakae)、黄鮟鱇(Lophiuslitulon)和日本褐虾(Crangonhakodatei)。优势种组成中,鱼类四季组成差异性较大,春季无一种类成为优势种,夏季优势种为鳀和鲐(Scomberjaponicas),秋季优势种为细条天竺鲷(Apogonlineatus),冬季优势种为黄鮟鱇。甲壳类中,日本褐虾在春季、夏季、冬季均为优势种,秋季无甲壳类成为优势种;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在春季为优势种,夏季在重要种中排第一位,秋季重要种中排第二位,冬季亦为重要种。头足类中枪乌贼(Loliolussp.)在四季中均为重要种。 (5)ANOSM分析表明,四个航次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表明,组1典型贡献种为高眼鲽(Cleisthenesherzensteini)、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stigmatias)和黄鮟鱇,组2的主要典型贡献种为细纹狮子鱼、黄鮟鱇和日本褐虾,组3的典型贡献种为口虾蛄、鳀和鲐。组1站位数和生物量占比均较少,与组2更为接近。 (6)烟威海域游泳动物群落可根据50m等深线划分为两个类群。群落Ⅰ(浅水群落),大部分位于<50m等深线以内海域,距离陆地较近,受河口径流、沿岸流及人为活动影响比较大,游泳动物种类多为近岸洄游性种类,种类数、生物量、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Ⅱ(深水群落),位于≥50m等深线一侧,游泳动物种类多为冷水性底栖食性种类,如黄鮟鱇、高眼鲽、日本褐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