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兰阴性杆菌是临床常见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耐药性的变迁和多重耐药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AmpC酶、ESBLs等灭活抗生素。早期认为AmpC酶是由染色体介导的,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现,AmpC酶也可由质粒介导,可在不同菌种间水平传播,并以每年1~2种新基因型的速度发展。因所使用抗生素种类和量的不同,各地流行的灭活酶和基因型互有差异,不同的灭活酶和不同的基因型耐药表型和流行特征也不相同。因此,了解不同地区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有助于监控耐药基因的扩散以及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收集2004年9月~2005年3月自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省立医院、解放军476医院、福州巿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156株耐头孢西丁无重复革兰阴性杆菌,采用酶提取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ATB药敏试验板和K-B法测定高产AmpC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质粒转化试验和接合试验定位耐药基因及观察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状况;PCR扩增AmpC酶、ESBLs、BSBL和qnr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和网上比对,确定其基因型;用ERIC-PCR确定产酶株间的亲缘关系。由此了解福州地区耐头孢西丁革兰阴性杆菌高产AmpC酶的发生率及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布和耐药性状况。研究结果显示,156株菌中有38株高产AmpC酶,发生率为24.35%,分布于12种菌种中。其中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分别为29.3%、21.05%、6.7%、6/10、2/6。从2株肺炎克雷伯菌和5株大肠埃希菌中分别扩增出质粒介导的AmpC酶DHA-1型和CMY-2、CMY-22型基因。38株高产AmpC酶菌中,19株菌同时产ESBLs ,SSBL菌的发生率为50%;25株菌带有TEM-1型广谱酶(其中1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