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分离纯化得到的牛蒡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中,筛选对牛蒡(Arctium lappa L.)生长及其品质有影响的菌株,并探讨牛蒡相关微生物对牛蒡生长和品质的作用;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鉴定归属。材料与方法:对中国11个省市、自治区30个地区的牛蒡植物根际土壤,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牛蒡根际和非根际真菌,使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真菌类群多样性与牛蒡品质的关系;挑选形态不同的11株镰刀菌,采用水培实验、发芽试验和生防实验筛选对牛蒡生长有抑制作用和致害作用的菌株,并使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毒性最强菌株进行鉴定;使用表面消毒法从沈阳白清地区的牛蒡根、茎、叶、总苞和种子中分离内生菌,建立以HPLC定量检测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方法,以摇瓶发酵的方式筛选内生菌中有转化牛蒡苷能力的菌株,并采用多相分类法对转化率最高的内生菌菌株进行细菌学鉴定;通过土培盆栽研究了牛蒡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的定殖能力,分别于沈阳白清和大连校园地区,进行了牛蒡植物原位接种根际微生物和内生菌的微区实验,以考察菌株对牛蒡(两年生)的作用。结果与结论:1.对比牛蒡根际与非根际真菌群落后发现,根际镰刀菌数量是非根际的2.16倍,镰刀菌在整个真菌区系中所占的比例由非根际的7.32%提高到根际的13.40%。木霉略有降低,青霉和毛霉变化不大。多样性指数H略有升高,但均匀度J略微下降,显示度D基本不变。2.水培试验发现挑选出的11株镰刀菌有6株对牛蒡幼苗有致害作用,在发芽试验中镰刀菌F130和F131对牛蒡子发芽率和胚根长度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牛蒡幼苗中牛蒡苷含量的影响试验和根际回接微区试验发现,镰刀菌F131对牛蒡芽中牛蒡苷的累积有显著的负影响;镰刀菌F131接种48 d后使牛蒡幼苗发病,镰刀菌数可达5.8×104cfu/g,通过生物防治试验发现,3512A能够在牛蒡根际有效定殖并有效抑制镰刀菌F131,降低发病率。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分子生物学分析,F130和F131均鉴定为Fusarium solani。3.从牛蒡的根、茎、叶、总苞、种子中分离纯化了56株内生菌。以牛蒡子粉为底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转化培养液中牛蒡苷和牛蒡苷元的含量,筛选得到6株转化牛蒡苷的内生菌。其中内生细菌L2的转化率最高,可达76.9%。利用LC-MS等方法对其转化产物牛蒡苷元进行了验证。L2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综合分析鉴定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4.在牛蒡内生细菌G21的微区回接实验中,初步发现其能显著提高牛蒡子的千粒重,并且在与千粒重显著相关的粒重百分比和粒数百分比中,G21试验组的均数也高于对照组。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G21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