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的闽西北地区,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冠居全省。但由于地理劣势,闽西北地区工业对森林资源利用的压力也大;此外,闽西北是福建母亲河——闽江的源头,保护、建设好闽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对稳定闽江的河川径流、减少水土流失、防洪减灾、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杨树具有生长快、周期短、木材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此外,杨树树干通直、根系发达、树姿优美、抗性强、耐水湿和耐盐碱,同时,固氮能力强,有一定改土能力,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滩地绿化和平原防护林建设的树种,杨树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年来,福建省闽西北地区为缓解工业的用材需求与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着重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大面积引种杨树。杨树粒肩天牛在福建省原先主要危害桑树、栒树、柑桔与无花果杨树等树种,在闽西北地区引种杨树后,该虫成为杨树引种区的一种新害虫,幼虫蛀害杨树苗木,严重影响其生长。为摸清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并为进行害虫种群的防治和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对粒肩天牛在福建省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性进行系统观察,并对其进行部分防治试验,现将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杨树粒肩天牛生物学特性杨树粒肩天牛在福建省一般2年发生1代;老熟幼虫在第3年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期始于5月底6月初,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盛发,9月上旬只见个别成虫;产卵期始丁6月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最盛;幼虫孵化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盛期;幼虫不越冬。杨树粒肩天牛成虫为补充营养所取食的树种较集中,主要是构树与桑树。杨树粒肩天牛幼虫对杨树危害严重,但成虫却不喜欢,用杨树饲养的粒肩天牛成虫寿命很短,仅3~19d,产卵量为0;而以桑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55d、雄26.5d;以构树为补充营养的雌成虫的平均寿命为78d、雄45.5d,补充桑树与构树的粒肩天牛成虫均可正常产卵。雌雄成虫一生可多次交尾。雌虫有多次产卵现象,单雌每天产卵数量1~12粒不等。2杨树粒肩天牛的空间格局和卵发育起点温度运用聚集度指标、回归模型、零频率等方法对福建闽北地区粒肩天牛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天牛幼虫在杨树林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用零频率方法分析得出,粒肩天牛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零频率制约型”。并确定了该天牛幼虫林间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运用生物地理统计学对粒肩天牛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半方差函数为球状模型,呈聚集分布。粒肩天牛幼虫在东→西和南→北方向的变程分别为10.3114m和12.7907m,在林间的聚集强度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更强,粒肩天牛幼虫种群在林间的聚集斑块不是圆形的,而是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长,在研究尺度下,南→北方向是种群聚集的主方向,也是种群扩散的主要方向。对杨树粒肩天牛进行卵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测定,结果表明粒肩天牛卵的孵化起点温度是14.89±1.85℃,有效积温是163.60±30.15℃/d。3杨树粒肩天牛的化学与生物防治试验选用三种药剂的不同浓度,通过三种不同的防治方法对杨树粒肩天牛幼虫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虫道注射与毒签两种方法,三种农药的不同浓度对粒肩天牛幼虫都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5d后,效果达71.44~97.54%。选用7种绿僵菌菌剂对杨树粒肩天牛幼虫进行室内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种绿僵菌菌剂防治效果在25~40%之间,其中MA1775菌株防治效果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