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义银耳属(Tremella s.l.)真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子实体通常为裸果型,胶质、蜡质至软骨质等,部分种类具有重要的食药用价值,例如,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和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是我国重要的栽培食用菌。广义银耳属的物种部分为双相型真菌,生活史中既包含单细胞单倍体的酵母阶段也含有双核丝状阶段;营养方式多样包括共生、寄生和腐生;另外,胶质类真菌很多性状不稳定,种间差异相对较小,种内变异多样,导致其分类地位比较混乱,我国广义银耳属真菌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综合性研究尚未开展,广义银耳属物种多样性暂不明确。因此开展广义银耳属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研究不仅能够丰富银耳物种多样性,而且可以为我国食药用菌产业提供重要数据依据。近年来,根据系统发育学研究结果,广义银耳属被划分为银耳目中的网络菌属Carcinomyces(Carcinomycetaceae),金耳属Naematelia(Naemateliaceae),暗色银耳属Phaeotremella(Phaeotremellaceae),假银耳属Pseudotremella(Bulleraceae),狭义银耳属Tremella s.s.(Tremellaceae),以及一些在系统发育上没有归属地位的分支(主要是Tremella clade I、Tremella clade II、Tremella clade III和一些单种分支)。本研究综合了411号广义银耳属及其相关类群标本的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分子序列、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信息,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和准确鉴定。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了多基因片段(ITS,n LSU,mt SSU,RPB1,RPB2,TEF1),运用多基因矩阵构建了银耳目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学研究结果,对银耳目分类系统进行了重新修订,讨论了广义银耳属研究过程中没有归属地位的一些系统发育分支,另外使用ITS+n LSU+TEF1基因片段构建了狭义银耳属和暗色银耳属的系统发育树,明确了这两个属内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形态学研究采用徒手切片,用2%荧光桃红(Phloxine b)和5%氢氧化钾(KOH)混合液染色,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拍照,记录不同标本的分类学性状。构建系统发育树时运用Cipres Science Gateway(https://www.phylo.org)在线服务器、PAUP*4.0b10、RAx Ml v7.2.6和Mr Bayes3.1.2等离线软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银耳目多基因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接受了银耳目14个科,33个属,其中拟建立了3个新科(Biatoropsisaceae fam.nov.、Lichenotremellaceae fam.nov.和Genolevuriaceae fam.nov.),3个新属(Bullertremella gen.nov.、Lichenotremella gen.nov.和Tremellopsis gen.nov.),并建议了25个新组合种。(2)广义银耳属Tremella s.l.的物种被划分到银耳目的11个属中,包括Biatoropsis、Bullera、Bullertremella、Carcinomyces、Carlosrosaea、Lichenotremella、Naematelia、Phaeotremella、Pseudotremella、Tremella s.s.和Tremellopsis,论述了这些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3)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鉴定并描述了暗色银耳属物种11个,其中新种6个,论述了暗色银耳属内不同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4)鉴定并描述了狭义银耳属物种30个,其中15个新种,阐述了狭义银耳属内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5)鉴定并描述了网络菌属Carcinomyces的孔状网络菌C.polyporinus,金耳属Naematelia的金耳N.aurantialba和假银耳属Pseudotremella的白色假银耳P.niva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