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在文学中的母语回归热,从外部而言,是全球化紧逼下对现代性的探求,在后殖民理论的引导下自主而又无奈的选择;对内而言,是作为新时期,思想大解放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想要寻求本土,求得身份确证的话语策略。在此背景下的文学中母语现象大体可以归为以下三类:一是以‘诗性’和‘文化’为依托的‘汉字神话’:二是在‘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对立格局中所展开的‘本土’文化批评。”三是对以上两种推论实践的反思,以及少数民族文学中母语现象的别种表达。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缺憾和遮蔽,一是母语理论阐述的狭隘性;二是汉族主流文学对少数民族文学中母语现象的忽视;三是母语言说的不知所终。因此,本文分为三大部分。引言是对本文选题背景与意义及其论文结构安排的阐述;结语是多元一体下的中华母语结构及其本文的价值论述;正文为本文的主要观点所在,其中又可分为三大章,第一章是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母语呈现。第二章是少数民族文学中关于母语言说的理论化表述。第三章是放置在更大语境下的对少数民族母语言说状况的考察。从而可让读者对中国汉语诗歌中的母语言说,尤其是少数民族汉语诗歌中的母语言说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线性描述和横向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