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统包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造成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各界纷纷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困难既有外界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因素,其中不正确的择业意向严重影响着他们的顺利就业。本文力求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影响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因素做出分析。本文基于笔者对保定市四所高校400名大学生调查问卷的系统分析,总结出了择业地区集中化、择业单位追求“铁饭碗”、薪金期望值偏高、直接择业与延缓择业并存、择业标准多样化等特点。通过对笔者筛选的人力资本变量、社会资本变量、其他变量与择业意向的相关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在人力资本各因素中,学校类型、学历、成绩排名、证书等是影响择业意向的最主要因素;在社会资本各变量中,父母亲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对择业意向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变量中,党员身份、担任职务对择业意向有较大影响。笔者还就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经济形势、就业政策等宏观因素分析了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大学生择业意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择业地点过于集中;期望单位过于单一,缺少挑战和创业精神;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国家和社会需求;考研目的不明确;缺少职业规划意识,择业主动性差。究其原因:一是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二是传统的“以官为本”思想的影响;三是暂时躲避就业压力;四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五是缺乏创业条件。根据大学生择业意向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大学生方面,要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力求先就业再择业,努力自主创业,消除精英意识。家长方面,要让子女发挥主观能动性,减少干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指导子女就业;关注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形成合理的就业期望值。高校方面,丰富和优化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要适应社会需求;重视并且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注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政府方面,要加强政策和文化建设,提供指导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