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云金芽胞杆菌处理含Cr(Ⅵ)废水的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mwj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发展,含铬废水以及铬渣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之中,已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含铬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而把有毒性的Cr(Ⅵ)还原成低毒的Cr(Ⅲ)或生物吸附到菌体并进行回收利用,是生物治理含Cr(Ⅵ)废水污染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菌种和基因资源十分丰富,无致病性,本试验测定了本室保存的76株Bt对含CR(Ⅵ)废水的还原力,其中菌株BRC—HZM7和BRC—XQ15均可在24 h之内使50 mg/L铬(Ⅵ)低于0.5 mg/L,达到我国废水排放标准。这证明Bt菌株对含Cr(Ⅵ)废水普遍具有较强还原能力,初步建立了可运用于Cr(Ⅵ)污染治理的Bt菌种资源库。   为进一步解析影响Ce(Ⅵ)还原效率的因素,本试验以测序菌株Bt407 Cry—为载体,分别从接种量、pH值、温度、其他重金属及葡萄糖对还原Cr(Ⅵ)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还原Cr(Ⅵ)的最适接种量为1%,最适初始pH值为9.0,最适温度为35℃,金属离子Mn2+、Mo2+、Cu2+、Ni2+及葡萄糖促进Cr(Ⅵ)的还原,而Zn2+和Co2+抑制Cr(Ⅵ)的还原。在最优条件下,Bt407 Cry—菌株可在36 h时使50 mg/L Cr(Ⅵ)低于0.5 mg/L,达到我国废水排放标准。优化后的Cr(Ⅵ)还原量最高为优化前的9.25倍,极大地提高了还原效率。   以Bt407 Cry—为研究载体,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转座子随机突变技术获得与Cr(Ⅵ)还原/吸附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明确Bt治理铬污染的机制奠定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t407 Cry—含有铬抗性基因chrA和一些与Cr(Ⅵ)还原相关的基因,其中基因azoR与已知铬还原基因chrR高度同源,这为Bt407 Cry—的高效还原Cr(Ⅵ)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将转座子随机突变载体pIC333转化Bt407 Cry—,构建容量为1500株的Bt407 Cry—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体库,获得9株Cr(Ⅵ)还原/吸附能力与野生株具有极显著提高(p<0.01)的突变株,分别命名为:Bt407—Cr5、Bt407—Cr15、Bt407—Cr22、Bt407—Cr90、Bt407—Cr108、Bt407—Cr215、Bt407—Cr259、Bt407—Cr279、Bt407—Cr281。提取9株突变株的总DNA,经HindⅢ完全酶切后,自连,转化大肠杆菌TGl感受态细胞,提取转化子质粒,扩增mini—Tn10侧翼序列并测序,确定该9株突变株的转座子插入位点均为编码转移结合蛋白的基因。对Bt407 Cry—及其9个突变子的表型进行研究表明:野生株与突变株的生长曲线没有显著差异,明确了突变株Cr(Ⅵ)还原/吸附能力的极显著提高是与菌种生长活力改变无关。试验发现大部分突变株在处理的过程中其总铬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表明废水中Cr(Ⅵ)的减少机制主要是通过Bt还原Cr(Ⅵ)。
其他文献
该文以常用的一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引气剂及不同掺量引气剂对改性木素横酸盐高效减水GCL1的泡沫性能、表面张力等表面物化性能的影响,研
离子液体以其不易燃、不挥发、热稳定性好和优良的电化学稳定性等性质成为了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本实验中,主要合成了六种功能化吡唑阳离子类离子液体,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这六种吡唑类离子液体作为新型的电解质应用在磷酸铁锂/锂半电池中。合成六种由功能化吡唑阳离子和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阴离子构成的吡唑类离子液体,并对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所合成的六种离子液体在室
该文提出了以磁场强化臭氧氧化去除有机污染物(如对硝基苯酚)这一新方法,它无需额外消耗电能而能有效的促进臭氧化反应,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也很有推广前途的废水处理方法.该
会议
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具有低污染、理论能量密度高、燃料来源广泛、储存和运输方便等优点,在便携式电源、电动汽车等领域有广范的应用前景,对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两大难题有重大的意义。目前DEFC最常用的催化剂是Pt基催化剂,Pt基催化剂对乙醇电化学氧化(EOR)的活性不高,而且EOR反应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会造成催化剂中毒失活。因此,开发高活性的催化剂对DEFC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Pt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