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新生儿诊疗技术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存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晚发型败血症患病率及死亡率却一直很高,严重危及患儿生命及生存质量。本文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发生晚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及其病原体情况,为早期识别及干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血培养阳性确诊为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7例为LOS组,将同期住院未发生败血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4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Apgar评分、羊水性质、胎膜早破时间、母亲抗生素使用情况、双胎及以上、产前激素使用、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母乳喂养、完全肠外营养时间、小于胎龄儿、患儿抗生素应用、总肠外营养时间共计19项指标,及并发症和转归情况。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晚发型败血症的病原体进行分析。结果1.在29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确诊LOS患儿47例,LOS发生率16.21%(47/290)。LOS组患儿死亡10例,死亡率21.28%(10/47);对照组死亡21例,死亡率8.64%(21/2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LOS组住院时间为(34.362±8.537)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0.752±7.919天,晚发型败血症明显延长住院时间(P<0.01)。2.LOS组患儿细菌性脑膜炎发生率23%(11/47),LOS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0.049)。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及出生体重是LOS的保护因素,胎龄越大、出生体重越大,发生LOS的几率越低(P=0.001,OR=0.12;P=0.04,OR=0.065);完全肠外营养时间是LOS的危险因素,完全肠外营养时间越长,发生LOS的几率越高(P=0.03,OR=1.33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完全肠外营养时间和出生体重为LOS独立高危因素(P=0.04;P=0.047)。5.病原分析47例确诊LOS患儿培养出49例次病原体。其中革兰阳性菌28例(57.14%),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11例、粪肠球菌6例、溶血葡萄球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无乳链球菌3例。药敏显示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6例,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4例、溶血葡萄球菌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1例。革兰阴性菌18例(36.73%),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10例、大肠埃希菌5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绿脓杆菌1例。药敏显示对美罗培南均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exten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3例,其中2例为肺炎克雷伯菌,1例为大肠埃希菌。真菌3例(6.13%),均为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结论1.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LOS风险较高,且死亡率高,住院时间延长。2.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LOS发生率越高;完全肠外营养时间及出生体重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LOS的独立危险因素。3.极低出生体重儿LOS明显增加了细菌性脑膜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几率。4.极低出生体重儿LOS病原体以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均敏感。MRCNS、ESBL和MRSA为常见多重耐药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