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中的重要环节,中国的乡村社会治理主要是通过“乡政村治”的方法,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地方农村社会中的基层政权,对所辖的乡村事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但不直接具体管理基层事务,在乡镇以下的村庄中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自主管理基层社会事务。村庄社会治理的任务就是村民自治组织在乡镇政府的指导工作下进行的。而从事这项工作的行为主体便是乡镇干部和村庄干部,作为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联系,而在学术界,多把这种联系形容为“乡村干部利益群体”,一个介乎于国家与村庄之间,通过各种手段在执行国家政策的过程中,不断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利益团体。尽管学者对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广泛深入的讨论,但是对这个团体形成的内在过程却鲜有系统的研究与发现。正是在此基础上,怀着对这一现象的疑问,笔者发起了对乡村干部关系网络的形成以及影响的研究分析。 通过对观察到的大量事实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W镇的乡村干部群体进行模型分析,对其中一些干部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描,逐步揭示了这个群体的关系网络在制度与乡村文化的双重作用下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对乡村社会治理的影响。乡村治理工作的实际运行从表面上看,是行政管理体系在一系列政策与制度的指导下有序进行的,而更深层的情况则是在乡村社会中存在着一种自发形成的治理模式,乡村治理活动是在政策制度与乡村传统文化之间的不断交互作用中进行的。由于乡村文化的特殊性,导致乡镇政府在执行乡村管理的行政任务时,不得不依附于一些乡规民约来进行工作,这对乡镇政府组织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影响的长期作用下,乡村干部之间在公务私交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乡村干部关系网络。 文章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对文献进行了回顾与评价,界定了相关概念,并详细叙述了支撑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本文重点,在介绍了W镇的乡村干部结构成分之后,以其中的一个乡村干部小团体作为单元,详细描述了乡村干部关系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乡村干部关系网络的特点做了归纳。第三部分,通过一些事例的描述,进一步论证了乡村干部关系网络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正面以及负面影响。第四部分,对乡村干部关系网络的存在与影响作出了结论,并为后续研究留下了一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