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和叶片相关性状的QTL分析及突变体基因定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uhu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依赖稻米作为主要口粮使水稻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较小的基因组、已知的基因组序列以及易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和与其它禾谷类植物的共线性使水稻占据了单子叶模式植物的位置。正是水稻在社会生活中如此重要的地位,在生物研究中如此优秀的品质,人们对水稻的优良种质的筛选和各类生物学过程机理的研究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关系水稻产量形成和稳定的各种性状和生物学过程。这其中,分蘖和光合无疑非常重要,分蘖和光合过程的稳定及相关各类性状的正常发展对水稻最终产量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研究某类性状或生物学现象提供了成熟便捷的解决方案。突变体库构建、QTL分析和图位克隆等平台的成熟与广泛流行,促使水稻的生物学研究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利用目前已经非常成熟的QTL分析,对关系水稻最终产量形成的分蘖和光合相关性状—叶片耐光氧化力进行了QTL定位研究,以期明晰这些性状的遗传特性,为分子育种提供可资利用的分子标记;本研究还借助本试验室庞大的水稻突变体库,鉴定出了多个少分蘖和叶色突变体,并采用图位克隆策略对引发这些突变体表型变异的基因进行了分子定位,为将来深入研究分蘖和光合相关性状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以下为本研究所进行的相关研究、目前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意义的简要概述:1本研究利用两份在粳稻日本晴EMS化学诱变库中发现的两个少蘖突变体rcn8和rcn9为实验材料。两者最高分蘖数都在4个以下,株高较野生型未发生显著改变,此外,rcn9还伴有少量斑点锈。遗传分析表明,这两份rcn突变体分别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与7个已知的少蘖突变体进行等位性分析表明,两者皆属于新发现的少蘖突变体,并命名为rcn8和rcn9。将两者再分别与93-11杂交,建立了两个F2分离群体。根据已公布的水稻SSR标记及水稻基因组序列设计SSR引物,利用分离群体进行了连锁分析,将这两个隐性少分蘖基因分别定位于第1染色体的长臂(119.6 cM)和第6染色体的短臂(63.6 cM)上,为进一步对RCN8和RCN9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2茎蘖消长动态是水稻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生理现象,同时茎蘖数也是重要的农艺指标。本研究利用非条件及发育QTL分析方法研究水稻茎蘖消长的遗传控制。利用由127和120个株系组成,分别来源于窄叶青8号和京系17及春江06和台中本地1号的两个DH群体为材料(分别称为DH-1和DH-2群体),以多个时期的茎蘖数为指标进行相关非条件及发育QTL定位,并对两个群体的定位结果进行全基因组比较QTL定位。DH-1群体定位到条件与非条件QTL共44个,分布于第3和12条染色体以外的其他10条染色体上;DH-2群体定位条件和非条件QTL共计70个,除第7染色体外其他11条染色体均有分布。通过全基因组比较QTL定位,在两个群体间共计确定了10对(共26个)处于相似的物理位置可能为相同QTL的位点,其中有6对(14个)位点均在相同时期内被检测到,很可能包含有控制茎蘖数的主效数量基因。发育QTL的分析结果表现出了丰富的时空性,并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解释影响茎蘖数的非条件QTL的变化。本实验虽然在不同群体的相似物理区域定位到了同类型的QTL,但显著性、效应值和贡献率差异较大,因此这些QTL的精确位置及基因本质还需深入研究;3为进一步研究分蘖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取了一个来源于窄叶青8号和京系17花药培养获得的DH群体中的株系DH78,该株系植株表现明显的少分蘖表型,但株高也显著降低,能够正常结实。利用DH78与亲本京系17的F2群体中87个突变型单株进行了突变基因初步定位,将突变基因DFT1定位于第2染色体上。利用进一步扩大的群体,最终将DFT1基因所在染色体区间缩小为91kb,序列注释表明该区域包含有有14个开放阅读框。更为有趣的是DFT1基因位点与本实验室之前进行的双氮条件分蘖数和株高QTL定位研究中定位到的两个QTL座位ph2-3和tp2-2处于相同区域。而DFT1和ph2-3及tp2-2之间的关系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4高位分蘖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同时高位分蘖与水稻的驯化也存在密切的联系。本实验利用来源于窄叶青8号和京系17及春江06和台中本地1号的两个DH群体为材料(即DH-1和DH-2群体),对水稻高位分蘖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DH-1群体中共定位到3个QTL座位qHOT3、qHOT6-1和qHOT8,分别位于第3、6和8染色体;对DH-2群体的QTL定位共检测到相关位点2个,分别位于第6和12染色体。同时,在两个群体中分别检测到3对和7对上位性互作位点。虽然比较QTL定位表明在两个群体中并未定位到区间一致的QTL座位,但两个群体均在第6染色体定位到QTL座位说明水稻第6染色体对高位分蘖具有重要的影响;5通过对一个水稻淡黄叶突变体材料ygl3进行遗传分析,表明它是受到一个单隐性基因控制。为了定位该突变基因,本实验利用ygl3和中花11的F2群体进行基因初步定位,将其定位于水稻第二号染色体短臂的SSR标记RM6874和RM5764之间。进一步扩大群体后最终将YGL3定位在位于BAC克隆OSJNBb0088N06上的STS标记STS2和STS6之间约60kb的区间内。对这一区域进行基因预测分析发现,其中包含一个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基因—谷氨酸tRNA合成酶基因。对该基因测序发现突变体较野生型相比有三个碱基(GAG)的缺失,导致了一个氨基酸(Glu)的缺失,因此很可能是该基因的突变引起了黄绿叶的表型变异;6依托本实验室庞大的突变体资源,本研究还对另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gl4进行了基因定位。借助成熟的图位克隆策略和ygl4与台中本地1号配组获得的1116株F2突变单株,最终将控制ygl4突变表型的隐性基因YGL4定位于第1染色体SSR标记SSR1与RM297间250kb的区间内,基因注释表明该区间还有一个叶绿体发育相关的类囊体膜磷蛋白,因此将其确定为候选基因,对该基因的测序研究正在进行之中;7利用由127个株系组成,来源于籼稻品种窄叶青8号和粳稻品种京系17的加倍单倍体群体,以耐性指数和敏感性指数为指标,采用QTL Mapper 1.6统计软件进行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共检测到控制耐性指数的1个加性效应QTL,位于第3染色体上;控制敏感性指数的加性效应QTL 5个,分别位于第1、1、6、8和9染色体上。还检测到3对影响耐性指数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QTL,5对敏感性指数的上位性QTL。同时还对41个常见亲本进行了光氧化实验筛选。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流行的QTL分析和图位克隆策略对水稻分蘖及光合相关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对目前取得的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才能服务于水稻分子育种,并深化对分蘖控制、叶绿素合成和叶绿体膜发育分子机理的理解。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高校教学和学习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引入APP学习平台,能很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庭院经济是农村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农民家庭成员利益上的一致性、共同性,可以充分挖掘资金上的潜力,有效地利
<正>互联网开放性、共享性的自身特点,"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广大受众对新闻传播的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在此形势下,网络新闻编辑必须与时俱进,从根本上转变编辑理念,以
目的探析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于我院2018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中选出130例老年患者为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分组:
以往祁东矿采用沿空掘巷方式掘进巷道,煤柱留设宽度为6m,现计划采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将7?35工作面回风巷保留下来作为7?33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东部为DF5-21断层保护煤柱,
一、南方秋季农业的战略地位 秋季农业(Autumn Agriculture)是指我国南方利用秋季作物生长季节(以下简称秋生长季)的光、热、水、土资源所进行的农业生产。由于南方早稻一般
王祯,元人,字伯善,曾任宣州旌德县尹、信州永丰县尹。元史无传。任内提倡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改良农具。《旌德县志》记他“莅任六载,山斋萧然,尝著农器图谱、农桑通诀,
期刊
<正> 二十世纪初,突然涌入欧洲的热带非洲木雕艺术,打破了欧洲的许多既定的美的定义,对有关造型形象特征的观念增添了新的东西。非洲艺术家在自己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逐渐使人
期刊
文中首先介绍了Bern5.0软件的主要功能,并对其用法作了简单叙述,重点研究了动态单历元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研究了该方法的计算精度及对先验坐标的依赖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坐标的精度非常高的时候,计算的动态单历元坐标解的精度将在5cm以内;动态单历元计算不依赖待求点坐标精度而与固定点精度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