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一株土著溶藻细菌L7,从细菌细胞培养、溶藻活性物质的促进生产、溶藻活性物质的分离提纯三方面着手,探索溶藻活性物质的发酵生产及提纯技术,旨在解决生物杀藻剂研发过程中的各工艺技术及参数问题。作者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1.溶藻细菌L7的细胞培养工艺在溶藻细菌L7的细胞培养阶段,选择适宜培养溶藻细菌L7细胞的培养基(碳源、氮源、C/N比、初始pH值)、细菌接种量、DO、搅拌速率,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碳源、4种氮源中,葡萄糖、氯化铵分别为最适的碳源、氮源物质,与淀粉培养基相比,分别能使溶藻细菌L7(以下简称L7)细胞生长量提高34.86%、37.74%;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7.5、C/N比为3:1(6g:2g);细菌接种量为3.1×107 cfu·mL-1;适宜培养细菌细胞的DO值为30%(±10%),搅拌速率为160 rpm(±10 rpm)。在上述培养基、接种量及培养条件下,细菌生长量最高能达到5.30×108 cfu·mL-1,约为初始菌浓度的19倍。2.溶藻细菌L7溶藻活性物质的促进生产在溶藻活性物质的促进生产阶段,对可能促进溶藻细菌L7产生胞外溶藻活性物质的各因素(Ca2+和Fe3+、氨基酸、水华鱼腥藻细胞破碎液)的添加浓度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在淀粉培养基中添加CaCl2·2H2O,使得Ca2+的浓度为0.01 g/L,能使溶藻细菌L7的无菌滤液的叶绿素a去除率提高11.66%;(2)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能显着促进溶藻细菌的生长,但本身具有较强的杀藻作用;谷氨酸明显抑制溶藻细菌的生长,且本身具有极强的杀藻作用;酪氨酸对L7细菌的分裂、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酪氨酸是否会促进L7分泌胞外溶藻活性物质以及其具体的添加浓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3)随着藻细胞破碎液添加浓度的提高(5%、10%、20%),L7无菌滤液的溶藻作用呈增强趋势,与未添加藻细胞破碎液的对照组相比,4 d后,添加20%的藻细胞破碎液能使L7的无菌滤液的溶藻效果提高49.98%。3.溶藻细菌L7溶藻活性物质的提纯技术通过醇沉、透析、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质谱等物质纯化鉴定手段,以杯碟法为检测少量样品溶藻活性的方法,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提纯技术。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溶藻活性物质的粗提纯阶段,醇沉为可选取的粗提纯技术,具体的醇沉条件为:温度30℃,pH=9,乙醇投加量:无菌滤液量=6:1,不同因素的显着性影响水平为温度>pH值>乙醇量。(2)在溶藻活性物质的精提纯阶段,对萃取样品透析处理(用3500Da的透析袋)并收集、浓缩袋外样品,能显着提高样品的纯度,继而将样品通过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分离,能明显提高凝胶柱的分离效果。不同洗脱馏分分别在220 nm、270 nm处或同时在该两个波长处有紫外吸收峰,最终获得两种溶藻活性物质,其分子量分别约为565.2、365.0,分子量为365.0的物质的溶藻作用更强。(3)应用薄层层析能对溶藻活性物质进行精提纯,展开剂选用乙酸乙酯:乙酸:水=3:5:1、正丁醇:乙酸:水=5:3:1时对物质的分离效果很好,各点的分离效果明显,但正丁醇粘性较大,展开所需时间较长。在比移值最大的4个点中,3号点有明显溶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