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旅游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以广西地区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SCM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正在悄然兴起。虽然乡村旅游在欧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但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领域。   2005年12月31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于我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目标、产业支撑及具体途径等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和极富建设性的意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历史十分久远,农民数量众多,“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对于“怎样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改变农村面貌”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及方案。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产业渗透性和互动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将农村的一产,二产资源转化为新的旅游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实现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有利于扩大旅游经济覆盖面,增强城乡居民的感情交流和信息互动,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说,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抓手。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在建设新农村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己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的主题为“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   本文在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条件下我国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研究,全文遵循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本思路,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全文的绪论,首先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并对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简单描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就乡村旅游对新农促建设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主要从经济以及社会和文化层面来分析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兴起的背景、主要形式和特点、以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典型地区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下文我国广西地区如何利用乡村旅游发展新农村建设做铺垫。   第四部分对广西民族地区的现状以及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借以指出广西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   第五部分对广西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以及促进当地社会发展进行了概括。通过分析广西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不足,对广西地区如何在现有条件和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和思考。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贵州省茶产业发展、茶树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控现状,指出了贵州茶树病害控制中的短板问题,如茶树病害的种类调查不够系统,茶树病害与寄主植物互作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消费主义成为了当前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主义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的美国,而以大众消费为特征的消费社会也最早形成于二十世纪二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需求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政府一元化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发展的需要,社会管理开始出现多元化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趋势。在社会基层的社区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