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FDI与母国产业升级:基于国别差异视角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guiqq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直接投资与母国产业升级隶属于OFDI母国效应研究,一直是国际经济领域的热点论题。自2002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OFDI以年均35.9%的增长速度实现指数型增长,对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行业不断拓宽,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OFDI大国。在中国OFDI急速扩张的同时,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短缺和技术瓶颈等问题不断凸显,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基于上述现实背景,如何通过OFDI实现我国产业升级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进一步的理论研究表明,一国对处于不同发展程度的东道国OFDI,对母国产业升级存在截然相反的影响路径,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即在区分不同OFDI东道国的基础上,研究中国OFDI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问题。  基于上述现实和理论背景,本文从国别差异视角入手对中国OFDI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展开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四块核心内容:第一,构建了中国OFDI国别差异与母国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提出中国对发达及新兴市场国家OFDI和对发展中国家OFDI促进母国产业升级的不同机制,前者为技术进步路径,后者为边际产业转移和研发成本分摊路径。第二,从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效率提升两个维度对产业升级进行分解,并测算了2003-2015年我国产业升级情况,同时对中国OFDI国别差异的现实特征进行提炼。基于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利用2003-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OFDI宏观整体和国别差异对母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第三,基于DEA和SFA方法测算了2003-2015年我国技术进步水平。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技术进步路径下中国对发达及新兴市场国家OFDI促进母国产业升级的传导路径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对母国消化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第四,从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两个维度入手,测算了2003-2015年间我国新兴产业的要素流动情况。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边际产业转移路径下中国对发展中国家OFDI促进母国产业升级的传导路径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对母国制度因素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通过3SLS回归方法,对研发成本分摊路径下中国对发展中国家OFDI促进母国产业升级的传导路径进行实证检验。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理论研究表明,中国对发达及新兴市场国家OFDI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是通过技术进步路径实现的,母国消化吸收能力发挥着调节作用;中国对发展中国家OFDI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是通过边际产业转移路径和研发成本分摊路径实现的,母国制度因素发挥着调节作用。  第二,2003-2015年我国产业结构总体上呈不断优化态势,服务业加速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向“三二一”结构演进,同时产业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基于修正的钱纳里“标准结构”模型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对发达及新兴市场国家OFDI和对发展中国家OFDI均能显著促进母国产业结构优化,中国对发达及新兴市场国家OFDI对母国产业效率提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发展中国家OFDI对母国产业效率提升存在负向阻碍效应。  第三,中国对发达及新兴市场国家OFDI对母国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技术进步路径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技术进步中的技术创新部分,而非技术效率部分,且这一传导机制只在我国东部地区显著存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进一步地研究发现,中国对发达及新兴市场国家OFDI对母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发挥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而中国对发达及新兴市场国家OFDI对母国产业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发挥着完全中介的作用。此外,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技术进步的调节作用显著存在。  第四,中国对发展中国家OFDI对母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边际产业转移路径实现,且这一传导路径只在东部地区显著存在,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中部地区的劳动力要素流动路径显著存在,资本要素流动路径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对发展中国家OFDI更多地是通过资本要素向新兴产业流动促进母国产业结构优化,劳动力要素向新兴产业流动的促进作用较小。此外,母国制度因素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现阶段,中国对发展中国家OFDI无法通过研发成本分摊路径促进母国产业升级。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通过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城市商业银行在逐渐壮大的同时开启了跨区域发展的篇章。他们在一步步变身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服务
经济发展最后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消费和需求得到满足,不仅如此,消费需求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在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说,贷款能够推动消费,增大需求,并且使得经济能够正常平稳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近十年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数量及管理的资本量均大幅增长,众多上市公司在 IPO之前获得了私募股权投资的支持。但是许多上市公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