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趋势反映了经济周期性的变化,因此是各产业经济体密切关注并选择套期保值策略的参照,同时也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联结的桥梁。但近年来全球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现象,使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并且与股市等金融资产的联动性日益增强。在这种背景下,其定价与套期保值的机理与逻辑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首先考察我国商品市场的金融化特征,进而以此为背景探讨商品价格的决定机制,然后探讨金融化定价机制下企业套期保值策略。针对当前套期保值过程中因认知偏差及错误理念所造成的套期保值投机,提出了新的套期保值理念与措施,以期完善我国大宗商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第一,通过大宗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来反映商品市场的金融化特征及程度。根据不同商品及其市场的特征将大宗商品市场分为农产品、矿料建材、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四个板块,研究它们与股票市场之间联动的驱动因子及信息传导关系。利用我国期货市场日内高频数据的研究表明:(1)我国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信息传导具有特定方向性,与宏观经济相关的矿料建材组及能源化工组处于信息传导的上游,对股票市场形成信息冲击,而股票市场的冲击进一步传导给有色金属市场及农产品市场。(2)商品与股票市场的成交及波动是两个市场之间信息传导的主要驱动,波动剧烈的股票市场与稳健的商品市场成交差异越大,两市场的关联性越强。
第二,从长短两个周期研究商品市场的定价因素以及金融化对定价效率的影响。大宗商品金融化给“供需决定价格”的理论体系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选取商品基本面因子、宏观经济因子、金融化因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各因子对商品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长期,基本面因子的商品库存与价格负相关,但宏观因子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金融化因子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货币供应量及商品持仓量推动商品价格的长期上涨;此外,股权风险溢价率也推动了商品价格的长期走势,这体现了商品市场与股票等金融资产的联动性上升。(2)在短期,基本面因子的影响有限;宏观经济因子的影响是负向的,这解释了商品市场存在“逆向思维”的特征;金融因子影响仍然显著,但持仓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表明短期商品市场投资者对价格走向存在较大分歧。(3)我国期货市场商品期现联动紧密,体现了期货市场定价的有效性;但金融化对不同商品的影响存在差异,整体看不利于农产品的定价效率,对矿料建材组的螺纹钢定价效率有促进作用,而有色金属市场受金融化的影响较为中性。
第三,考察金融化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影响。商品金融化加剧了期货市场定价的复杂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带来认知偏差从而使得决策在“套期保值”与“投机”中摇摆,并且在各不同商品板块中表现出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1)商品市场金融化促进了农产品、矿料建材、能源化工品种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但对有色金属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影响不大;借助微观经济学的生产成本理论,本文研究发现套期保值能够改变企业生产成本结构,有助于稳定企业经营,最终推动产业集中。(2)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套期保值研究发现,套期保值投机比例高达76.52%;进一步研究发现,套期保值投机行为的发生与企业高管认知有极大关系,非经济金融学习及从业背景的高管团队通常会造成套期保值认知偏差,导致企业套期保值投机行为。(3)进一步探讨发现,我国企业套期保值投机的根源来自应用理念的错误,传统“担心涨价则买入保值,担心跌价则卖出保值”的应用理念,会引导企业依据主观判断制定套期保值策略,从而导致了投机结局。
第四,提出了一套基于利润指标的企业套期保值应用理念,并通过模拟分析了该策略的有效性。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模拟,本文构建的基于利润指标的企业套期保值模型,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而且有效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该理念极大的降低了企业套期保值投机行为。
第五,为促进金融化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本文从社会主体期货市场功能认知、理念修正、中介服务机构实力的提升、科学监管等方面提出促进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思考。
产业是期货市场的基础,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产业的途径是套期保值。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是社会主体对期货市场存在认知和理念偏差,我们提出了期货市场“钟表理念”,期货市场给出的未来不同时点的商品定价类似于“钟表时刻”,企业可以参照这一“时刻”制定经营计划,使期货市场真正起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其平稳发展的作用。
第一,通过大宗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动性来反映商品市场的金融化特征及程度。根据不同商品及其市场的特征将大宗商品市场分为农产品、矿料建材、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四个板块,研究它们与股票市场之间联动的驱动因子及信息传导关系。利用我国期货市场日内高频数据的研究表明:(1)我国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信息传导具有特定方向性,与宏观经济相关的矿料建材组及能源化工组处于信息传导的上游,对股票市场形成信息冲击,而股票市场的冲击进一步传导给有色金属市场及农产品市场。(2)商品与股票市场的成交及波动是两个市场之间信息传导的主要驱动,波动剧烈的股票市场与稳健的商品市场成交差异越大,两市场的关联性越强。
第二,从长短两个周期研究商品市场的定价因素以及金融化对定价效率的影响。大宗商品金融化给“供需决定价格”的理论体系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选取商品基本面因子、宏观经济因子、金融化因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各因子对商品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长期,基本面因子的商品库存与价格负相关,但宏观因子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金融化因子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货币供应量及商品持仓量推动商品价格的长期上涨;此外,股权风险溢价率也推动了商品价格的长期走势,这体现了商品市场与股票等金融资产的联动性上升。(2)在短期,基本面因子的影响有限;宏观经济因子的影响是负向的,这解释了商品市场存在“逆向思维”的特征;金融因子影响仍然显著,但持仓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表明短期商品市场投资者对价格走向存在较大分歧。(3)我国期货市场商品期现联动紧密,体现了期货市场定价的有效性;但金融化对不同商品的影响存在差异,整体看不利于农产品的定价效率,对矿料建材组的螺纹钢定价效率有促进作用,而有色金属市场受金融化的影响较为中性。
第三,考察金融化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影响。商品金融化加剧了期货市场定价的复杂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带来认知偏差从而使得决策在“套期保值”与“投机”中摇摆,并且在各不同商品板块中表现出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1)商品市场金融化促进了农产品、矿料建材、能源化工品种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但对有色金属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影响不大;借助微观经济学的生产成本理论,本文研究发现套期保值能够改变企业生产成本结构,有助于稳定企业经营,最终推动产业集中。(2)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套期保值研究发现,套期保值投机比例高达76.52%;进一步研究发现,套期保值投机行为的发生与企业高管认知有极大关系,非经济金融学习及从业背景的高管团队通常会造成套期保值认知偏差,导致企业套期保值投机行为。(3)进一步探讨发现,我国企业套期保值投机的根源来自应用理念的错误,传统“担心涨价则买入保值,担心跌价则卖出保值”的应用理念,会引导企业依据主观判断制定套期保值策略,从而导致了投机结局。
第四,提出了一套基于利润指标的企业套期保值应用理念,并通过模拟分析了该策略的有效性。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模拟,本文构建的基于利润指标的企业套期保值模型,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而且有效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该理念极大的降低了企业套期保值投机行为。
第五,为促进金融化背景下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本文从社会主体期货市场功能认知、理念修正、中介服务机构实力的提升、科学监管等方面提出促进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思考。
产业是期货市场的基础,期货市场服务实体产业的途径是套期保值。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因是社会主体对期货市场存在认知和理念偏差,我们提出了期货市场“钟表理念”,期货市场给出的未来不同时点的商品定价类似于“钟表时刻”,企业可以参照这一“时刻”制定经营计划,使期货市场真正起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其平稳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