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上海市杨浦区老年人抑制控制、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随着年龄增加身体机能不断退化,尤其表现在老年人的执行功能、功能性体适能指标等,这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指导老年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干预老年人的执行功能、功能性体适能等相关问题也愈发受到政府的重视。抑制控制作为执行功能的核心成分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各项体质数据及其体育锻炼的状况,探究其中体育锻炼是否对老年人抑制控制具有改善作用,体育锻炼是否对老年人的功能性体适能有改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公园、黄兴公园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其中运动组老年人和运动不足组老年人进行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抑制控制的Stroop测试,六项功能性体适能测试包括双手后勾、座椅体前屈、30s曲臂、30s立坐、8英尺立走和2min原地踏步,数据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运动组和运动不足组各项指标是否呈现差异,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运动组和运动不足组受试者中女性人数较男性更多,受教育水平为初中的老年人占比最大,其次为高中或中专和大学或大专,有63.6%受试者家庭类型为夫妻同住,锻炼频率超5次人数占比最大为37%,61.3%的受试者可坚持每次锻炼时间超60分钟,53.8%的坚持锻炼年限超三年。身体数据方面运动组的体重和身体脂肪率明显高于运动不足组。2)个体特征方面,对于抑制控制,不同受教育水平对抑制控制的正确率具有显著性影响(p=0.031<0.05),其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中专老年人正确率显著高于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或大专老年人正确率显著高于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老年人,不同受教育水平对抑制控制的反应时有显著性影响(p=0.004<0.05),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受试者反应时显著长于受教育程度为初中、高中或中专以及大学或大专的受试者。对于功能性体适能,性别对功能性体适能的上肢柔韧素质、下肢柔韧素质、下肢力量素质、灵敏平衡协调素质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受教育程度对功能性体适能的上肢力量素质、灵敏平衡协调素质、心肺耐力素质有显著性影响(p<0.05),家庭类型对功能性体适能的上肢力量素质、下肢力量素质、灵敏平衡协调素质、心肺耐力素质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3)抑制控制方面,体育锻炼与抑制控制的正确率具有显著正相关(r=0.509),体育锻炼与抑制控制的反应时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r=-0.588),运动组正确率显著大于运动不足组正确率(p=0.001<0.05),运动组抑制功能反应时显著小于运动不足组(p=0.001<0.05),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4)功能性体适能方面,体育锻炼与上肢力量素质具有显著相关性(r=0.174)、体育锻炼与下肢柔韧素质具有显著相关性(r=0.306)、体育锻炼与上肢力量素质具有显著相关性(r=0.185)、体育锻炼与下肢力量素质具有显著相关性(r=0.385)、体育锻炼与动态平衡素质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159),体育锻炼与有氧耐力素质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503),通过对比运动组与运动不足组发现,其中运动组下肢柔韧素质显著高于运动不足组下肢柔韧素质(p=0.001<0.05),运动组下肢力量素质显著高于运动不足组下肢力量素质(p=0.001<0.05),运动组动态平衡素质著高于运动不足组动态平衡素质(p=0.001<0.05),运动组有氧耐力素质著高于运动不足组心肺耐力素质(p=0.001<0.05)。研究结论显示:1)个体特征方面,本研究中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程度与学历成倒挂现象,受教育水平为初中的占比最多,其次为受教育水平为高中或中专和大学或大专的受试者。锻炼频率上形式多样,时间主要是60分钟以上,并坚持3年以上为主。多年参与一周3次以上,每次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在体重、身体脂肪率与其他老年人相比具有更好的效果。2)抑制控制方面,坚持一周3次以上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大于30min,运动期限一年及上的体育锻炼频率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抑制控制能力,有效提升老年人的专注力,通过神经系统与运动器官相互更高的配合度,进一步有效促进老年人的身体能力表现。同时,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对抑制控制的正确率及反应时有显著性差异。3)功能性体适能方面,坚持一周3次以上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大于30min,运动期限一年及上的体育锻炼频率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上下肢力量、上下肢柔韧、灵敏平衡协调能力和心肺耐力水平,而男性需要更加专业的针对性练习以加强上肢柔韧性与上肢力量。由于性别特征本身存在的生理差异而导致在上下肢柔韧性方面女性显著好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类型也对功能性体适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来说受教育程度相对越高功能性体适能表现相对越好。
其他文献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提升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除体育课堂外,相关部门也将目光放到了体育课外,体育作业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家、校、社三方联动为开展路径是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属性,而体育作业从属于课外体育活动,因此,为符合国家对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要求,推进体育作业的实施,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的作用,协调三者之间的联系,研究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发展模式下家庭因素、学校因素
学位
研究目的(1)观察超重、肥胖、正常女大学生在静息状态下HRV的特征,分析肥胖程度对女大学生静息状态HRV的影响。(2)比较急性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刺激下超重、肥胖、正常女大学生运动前、运动过程中、运动后5分钟及运动后15-20分钟HRV的变化,分析不同体质指数女大学生HRV在急性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中的变化及运动后的恢复情况,探究超重、肥胖女大学生的运动风险。研究方法2021年5月-6月招募到上海某高校1
学位
研究目的:基本运动技能(Fundamental Motor Skills,FMS)发展水平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研究显示各国儿童FMS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儿童FMS发展的效果不佳。与此同时,国内学生体育乐趣水平偏低,学生喜欢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国内外关于同时涉及FMS与体育乐趣的干预研究较为缺乏,而生态任务分析正是一种既重视学生动作技能
学位
研究目的: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与基本运动技能、心肺耐力水平密切相关,但小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心肺耐力与身体活动的关系有待深入探究。基于此,本研究将分析小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心肺耐力与身体活动的水平和相关性,验证心肺耐力在小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身体活动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而为小学生身体活动与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调查对象为上海市4所小
学位
研究目的: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人数达到了8502万人,其中智力残疾多达568万人,占全国残疾人总人数的6.68%。其中重度智力残疾儿童相对于轻、中度儿童而言,在智力功能和适应性行为方面受限更重。因此,该人群不仅在健康体适能各方面长期处于落后、低水平的状态,同时在日常生活方面受限更多,需要的支持力度和范围更大、更广,生活质量水平更低。基本运动技能作为人体基本动作的协调运动
学位
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学校武术教育不仅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国家对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工作部署之一。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理念的不断与时俱进,中小学武术教育研究也逐步展开了探索性的改革尝试。虽在诸多层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成效,但改革进程的落实缓慢和发展效果的不甚理想依然是中小学武术教育开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国家相关工作政策的制定是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标,但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同时需
学位
研究目的:探究散打运动员8周低负荷的加压抗阻力量训练后的下肢爆发力与传统的大负荷抗阻力量训练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种训练方法对散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是否产生训练差异和显著性效果,期望为散打运动员应用加压训练提高下肢爆发力提供客观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实验对象:选取16名上海体育学院男子散打专项学生,根据1:1的比例随机分组,即实验组、对照组各8名。测试指标:下肢围度,体成分,鞭腿、正蹬、侧踹的击打力,踢腿
学位
永春白鹤拳是武术中少有的女性所创拳种之一。本文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永春白鹤拳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口述历史法,以“弱者”视角,分析其技术体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永春白鹤拳“以弱示人”的技击策略。在传统中国“弱者道之用”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永春白鹤拳从扮演“弱者”起步,不仅以“示弱”隐藏自己之目的甚至进行“伪装”而使敌人松懈,还将对手视为“真老虎”,养成“如履薄冰”心态、“眼观六
学位
早在15世纪琉球时期,冲绳本土武技在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下,逐渐融汇交织成为一项独特的武技项目,即为空手道。随后在二战时期逐渐流行于全世界。2016年,国际奥林匹克组委会首次通过空手道项目成为正式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赛项目。并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亮相,共有37个国家与地区进行8块金牌的追逐,其中我国在组手项目上荣获一金一银。相对于组手项目上的优异成绩,我国在型项目上却缺失已久,世界排名较低。由此,
学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本科专业规范化建设的指令性文件,其中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本科生培养的教学性指导文件,是高等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研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推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提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方案范式都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选取了6所较具有代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