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望能源“十三五”规划,我国能源战略指导思想从保供给为主转向控制消费总量,不可否认,由于资源禀赋原因,煤炭依然是我国主要能源,基础地位不可替代,但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条件还比较薄弱,正处于事故的多发期,大多数煤矿自然条件恶劣,生产设施落后,许多国有重点煤矿相继进入衰老报废前期,只能依靠老矿挖潜或者超能生产来维持产量规模,在开采过程中开采难度大,加之煤矿采深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煤矿应急管理一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急管理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和突发性,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清醒认识,煤矿虽然已经建立起相应的煤矿应急管理体系,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应急管理认识简单化;二是应急管理体制不够协同;三是应急管理措施形式化;四是应急管理能力不强。这些问题是煤矿安全应急管理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要求。加强协同成为应急管理中的重点,要保障应急管理的工作实效,就要从全局出发,构建基于协同的煤矿安全应急管理系统,提升煤矿安全应急管理能力,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有利于高效应对突发事故,有利于降低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安全应急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意义重大,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应急协同、应急能力、应急管理系统和煤矿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述评,明确目前研究的程度,找到研究方向,基于协同的角度,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将协同学理论、应急管理理论和安全管理相结合,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界定了基于协同的煤矿应急管理系统内涵。分析和构建区域煤矿事故应急系统,形成能指导煤矿应急管理的系统模型,为全面地、深入地研究煤矿事故应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2)研究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域的协同,分析省区、市区和矿区三个层次协同关系,构建区域煤矿应急管理协同度评价模型,以实证研究进行检验。揭示协同应急管理对策。(3)通过对煤矿企业应急能力内涵的分析,以应急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为主线,从人、机、技、环和管等五个方面对煤矿应急能力指标进行提取,构建熵权可拓理论煤矿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第二部分,相关理论基础。从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应急管理理论、系统论、协同论、可拓学等相关理论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在事故致因理论中,应急管理水平也作为煤矿事故主要致因要素之一。在安全应急管理理论中,从应急管理含义、过程和关键因素等几个方面阐述国内外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重点区别安全管理与应急管理;在系统论的论述中,从系统的概念、构成要素、系统分析和评价等阐述国内外的研究;在协同论的论述中,从协同概念和特点、协同作用原理和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了更科学地对煤矿安全应急管理系统进行构建与评价,展开对我国煤矿事故和安全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分析煤矿事故的含义和分类,以及煤矿事故发展演化机理,其次,分析2006-2013年事故现状与趋势,并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应急管理经验,最后总结我国煤矿应急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为下文的分析提供现实基础。第四部分,基于协同的煤矿应急管理系统构建。首先分析煤矿应急管理系统含义,明确系统目标,总结系统的构成要素,按照三维结构分析法。从时间维、功能维和知识维三个方面研究,提出煤矿应急管理系统结构模型,从定性和定量研究两个方面来对子系统进行详细的内容架构,对区域煤矿应急管理系统的内在关系及构成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系统的协同和演化,基于协同学理论,开展区域煤矿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从而为后文系统评价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第五部分,煤矿应急系统管理协同度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主要构建了煤矿应急管理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并以黑龙江省为区域做了实证研究,首先,全面分析煤矿应急管理系统协同内涵、机理及内容;其次,建立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scems模型);设计了包括4个层次35个指标的指标体系;最后,通过计算得到黑龙江省区煤矿近五年的协同度,数值显示系统的协同度逐年提高,深入分析系统要素的变化,结合实际分析协同的薄弱环节,通过分析提出对策。为提高基于协同煤矿应急管理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依据。第六部分,煤矿安全应急管理能力评价。首先分析了煤矿应急管理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和构建原则,构建了煤矿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一个总目标层,4个二级指标层以及32个三级指标。采用熵权法计算煤矿企业应急能力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权重,针对黑龙江省龙煤集团新安煤矿的应急管理能力,运用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其中各指标的权重是利用熵权法进行确定的。最后针对实例的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第七部分,结论与展望。关于煤矿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基于协同角度的研究很少,本文结论如下:(1)进一步明确煤矿应急管理系统的概念的界定,在充分总结实际的煤矿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本文利用三维结构分析,提出系统是由组织、决策、过程和资源四个子系统构成。并对子系统进行内容设计,贯穿应急管理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中,通过省区、市区和矿区三个层面予以影响与实现系统目标,科学的协同系统可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构建煤矿应急管理系统协同度测量模型,并选择黑龙江煤矿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得到2010—2014这五年的省区煤矿应急管理系统协同度测量值,结果表明,系统的协同度逐年提高。(2)构建了煤矿事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运用熵权法确定了煤矿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所建立的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对新安煤矿应急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出了新安煤矿应急能力处于“良”的水平,其中预防安全检查机制,风险评估机构设置,应急管理部门的组织建设,资源储备与调配,互助协议的完备性,救援响应的速度,应急救援能力,跨部门协作水平,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完备程度,与政府协调性,恢复计划的实施和清理恢复现场的设备配备能力为一般,其它的能力都表现良好或优。对综合评价结果,从四个方面对新安煤矿提出了整改意见,以提升煤矿应急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