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社会保障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的薄弱环节。从2003年开始,在财政资金扶持下由自愿参保农民缴费形成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亮点。①该制度要逐步将占我国人口70%以上的困难群体的医疗问题率先保障起来,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的历史性进步,意义深远。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平正义,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人口大省,作为其18个省辖市之一的安阳市也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市。自2003年以来,在全省统一安排下,安阳市结合本区域农村人口多、医保覆盖面大、经济社会发展欠发达等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新路子,取得了“政府得信誉、百姓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对于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安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为例,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文献研究与典型调查相结合、定性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力图从具体的客观事实中得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结论。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受益面、起付线、补偿比和运行管理机制等主导要素的深入分析,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情况做出了总体肯定的评价。同时,着重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基层政府的投入职责还不太清晰,投入重点还不大明确,筹资水平低;扩大受益面与提高补偿比上矛盾突出,保障水平低和受益面窄的问题同时存在;用医疗救助资金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不是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看病的根本办法;以县为单位的统筹模式加大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沉淀;卫生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三者之间关系不顺;医疗价格上涨冲抵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等。在此基础上,着眼于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科学的补偿机制、规范的运行管理机制、合理的配合协同机制、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的结论意见。特别是针对中西部地区市县政府投入低,乡镇财政投入缺位,集体经济投入落空;政府投入是以需方(农民)为主还是以供方(医疗机构)为主;是否保留家庭账户等热点、难点问题,本文紧密结合试点工作实际,提出了强化基层政府责任和投入;坚持投入需方取向;做大做强家庭账户;提升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引入民营医疗机构形成竞争机制;搞好与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制度的衔接等方面的思路和对策,力图有所创新并增强可行性,以期对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