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对毛类纤维的关注以及对高档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羊毛制品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寻求羊毛、羊绒的替代品成为纺织行业的重要任务。牦牛绒与驼绒作为天然蛋白质动物绒毛纤维,其混纺织物因保暖性好、轻薄、价格实惠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课题主要对牦牛绒与驼绒纤维的毡缩、脱色、染色及其混纺织物的性能进行研究,为高档纺织品面料的开发提供工艺参数和参考依据。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牦牛绒与驼绒的毡缩性能研究。采用DCCA(二氯异氰尿酸钠)和蛋白酶处理黑牛绒、青牛绒、驼绒三种纤维,通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处理前后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以及处理前后纤维摩擦系数、强力、白度、织物毡缩率的变化来研究黑牛绒、青牛绒、驼绒的防毡缩效果,为毛纺织工厂改善牦牛绒与驼绒纤维的毡缩性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用DCCA和蛋白酶处理后,三种纤维的毡缩性能都得到改善,其中黑牛绒的鳞片层剥除最彻底、纤维摩擦系数最小、防毡缩效果最好。综合试验考虑,驼绒与黑牛绒用DCCA和蛋白酶处理防毡缩效果好,青牛绒更适合DCCA防毡缩处理。(2)牦牛绒与驼绒的脱色性能研究。对经DCCA处理后的黑牛绒、青牛绒、驼绒纤维进行脱色研究,通过对比脱色前后纤维强力、白度获得牦牛绒和驼绒纤维的最优脱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三种纤维中驼绒的脱色效果最好,其次是青牛绒、黑牛绒。在脱色试验中,温度对纤维的强力和白度影响较大,对三种纤维选择的脱色温度要低于70℃,当温度超过70℃时,溶剂进入纤维内部开始攻击纤维内部角蛋白朊结构,导致纤维鳞片层结构受到严重损伤,纤维强力降低。(3)牦牛绒与驼绒的染色性能研究。对脱色后的牦牛绒、驼绒纤维用红色兰纳素活性染料进行低温染色处理,通过对比染色前后牦牛绒与驼绒的强力、K/S值、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找出最佳染色温度、时间以及碳酸钠用量。结果表明:当牦牛绒的染色温度为55℃、染色时间为60 min、碳酸钠用量为15 g/L;驼绒的染色温度为55℃、染色时间为90 min、碳酸钠用量为15 g/L时,染色后的牦牛绒与驼绒纤维的表观着色量K/S值高、耐水洗耐摩擦色牢度好、染色均匀。(4)牦牛绒与驼绒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研究。采用不同混纺比的牦牛绒/绢丝/羊毛、驼绒/绢丝/羊毛混纺纱线制备针织物,探究不同混纺比对织物的保暖、顶破、透气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羊毛含量的增加,混纺织物的强力提高、透气性降低、保暖性增加。混纺牦牛绒与混纺驼绒织物光泽好、强力高、保暖性佳。证实牦牛绒与驼绒可以应用于开发具有优良服用性能的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