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绣线菊引种及抗旱适应性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kick_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 L.、毛花绣线菊Spiraea dasTantha Bge.属蔷薇科Rosaceae绣线菊属Spiraea L.,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其花色艳丽,繁殖容易,耐寒耐旱,是极好的观赏植物,适于在城镇园林绿化中应用。系统地掌握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物候特点、各个时期的生物学特性及抗性,可以为其育种、扩繁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对这三种绣线菊进行了引种试验,对其种子形态结构、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和分析了其叶片解剖结构、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了其抗旱适应性。主要结论如下: 1.三种绣线菊种子均属于极小粒种子,清水浸泡处理明显促进萌发。三裂绣线菊种子以始温为室温(20℃)水浸泡发芽率最高,绣线菊种子以始温为室温(20℃)水浸泡发芽率最高,毛花绣线菊种子以始温为60℃水浸泡发芽率最高。因此生产上可用这几种方法处理种子,使种子发芽迅速,幼苗出土整齐、生育健壮。 2.三种绣线菊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发育规律表明,其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呈“S”型曲线,经历了一次生长高峰,整个生长过程可以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四个时期。其中三裂绣线菊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也最大,其次是毛花绣线菊,绣线菊较小。物候观察表明,三种绣线菊在本地区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并且长势良好,抗旱、抗寒性较强。 3.三种绣线菊叶片解剖结构与其抗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叶片均具有发达的角质层,气孔密度较大,栅栏组织发达,维管束较发达,主脉维管束中有机械组织,侧维管束较密集,叶肉细胞中有浓密的细胞质。其中,三裂绣线菊下表皮气孔下陷且下表皮细胞向外突起,绣线菊下表皮细胞为双层且主脉维管束机械组织较发达,毛花绣线菊上、下表皮有大量单细胞表皮毛且下表皮细胞突起呈刺毛状,这些结构均增强了植物的抗旱力。 4.在干旱的条件下,许多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并能正常生长,如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 L.、野皂荚Gleditsis microphylla Goraon等。因此,试验中将三种绣线菊与刺槐、野皂荚进行抗旱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评定其抗旱性。结果显示:以叶片SOD酶活性、POD酶活性、MDA含量作为抗旱指标评价,三种绣线菊的抗旱性与刺槐、野皂荚较为接近;以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作为抗旱指标评价,三种绣线菊的抗旱性与刺槐较为接近;以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作为抗旱指标评价,三裂绣线菊、毛花绣线菊和野皂荚的抗旱性较为接近,绣线菊和刺槐的抗旱性较为接近;以叶片叶绿素含量作为抗旱指标评价,毛花绣线菊、绣线菊与野皂荚和刺槐的抗旱性较为接近,三裂绣线菊抗旱性较弱。由此综合比较可说明三种绣线菊抗旱性较强。 5.运用抗旱隶属函数值法对三种绣线菊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定,其抗旱性大小为:毛花绣线菊>三裂绣线菊>绣线菊。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毛花绣线菊、三裂绣线菊、绣线菊在较向阳地区种植,更能发挥其绿化美观的功能。
其他文献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被誉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国水塔的半壁江山”、“生物多样性宝库”、“全球变化的敏感区”和“典型的环境脆弱带”。近几十年来
我国目前个人住房抵押制度对金融业构成短存长贷、资金短缺等根本性风险,然而它对金融业也存在一系列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操作性风险.解决的关键是法制化、规范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为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其花朵硕大、色彩艳丽、芳香四溢,备受人们喜爱。本研究以牡丹叶柄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进行了牡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克隆牡丹
  本文首先回顾了高速公路景观恢复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了高速公路景观恢复的内涵,并以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等学科相关理论为指导,总结出高速公路景观恢复的内容及原
Pilodyn是一种间接测定木材密度的无损检测仪器。用于活立木木材材性指标的间接快速测定。本文研究了pilodyn在我国栽植面积较广的树种上的应用效果,通过野外利用Pilodyn对活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是一类造血干细胞起源的骨髓克隆性疾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1〕。2008年,WHO论述的MPNs的详细列表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
本文以淮南凤台塌陷区为试验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现有树种;对4个样地(潘集植被恢复区、凤台植被恢复区、凤台无植被废弃地以及凤台湿地区,以潘集植被恢复区为对照)进行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