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本然生命的审美主义诗歌—樊忠慰诗歌论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nkto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十年代以来,樊忠慰的诗歌在诗坛中可谓独树一帜。他既没有像知识分子写作那样讲究写作的谱系,讲究诗歌文本中文化、历史等学科知识的异质混成,讲究思想体系的构建及其对诗歌文本的渗透;也没有像民间写作那样有时流于口语的粗鄙化、审美趣味的低俗化。本论文将以审美主义作为切入口来分析樊忠慰诗歌,揭示其诗歌的独特之处、成就之处。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它们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有机体:第一部分,审美主义发展流程及其特征。这一部分梳理了自康德以来的审美主义发展流程,指出其发展的背景:工具理性与技术理性以金钱来衡量所有事物的价值,从而使得许多事物都被物化得无生命、无灵魂,人内在的情感价值、精神价值被抹杀,人类生活世界一片荒芜,人类精神世界毫无诗意。概述了审美主义发展流程之后,本论文综合中西方哲学家、美学家的思想观点,概括出了审美主义的几大特征:植根于本然生命;非功利性;直觉性、非概念性。第二部分,主题研究。本研究者在大量阅读樊忠慰的诗歌之后,觉察其诗歌发源于本然生命中。从本然生命喷涌出来的诗歌,汇成了两股气势蓬勃的潮流:一股是向上飞升的、梦幻的、憧憬的,是诗人对美丽家园的渴望,对人性纯真的追求,对真挚而炽热的爱情的慕想等等,它们都由想象的翅膀载着,飞向理想的彼岸;一股是向下流动的、切实的、受阻的,是自然万物生命力量的爆发,是诗人自身的苦难体验,是其他艺术家的苦难体验。第三部分,思维方式研究。樊忠慰敏感于人类精神世界中诗意的缺失,乃以直觉去捕捉万事万物的诗意,以甜蜜人们干燥、苦涩的灵魂。本论文将结合诗歌文本分析,从视觉、听觉等感觉以及灵感这几个方面来展示樊忠慰的直觉性思维方式。第四部分,表现方式研究。有不少研究者已经指出意象是樊忠慰诗歌的主要表现方式,但他们通常只是笼统地指出这一事实,并没有更多详细的分析。本论文则致力于详细地分析樊忠慰诗歌意象的属性、类型,指出其诗歌意象的特异之处,指出其诗歌意象的美学依据,并论证樊忠慰所运用的意象表现手法与其思维方式、诗歌主题之间的密切联系。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单株选育法,对目标太子参单株进行株系比较试验,为太子参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材料。方法:以施秉SB-4号种源的8个太子参单株为选育对象,观测植株的27个表型性状、8
本文分别以铝材厂前处理废渣和含铝废催化剂两种废渣为原料,采用两种不同工艺制备聚合硫酸铝(PAS)和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通过对溶解条件和聚合工艺的优化,制备了聚合硫酸
本文侧重研究了数量短语的语义表达内容,内外部的语义制约关系,和数量歧义格式,旨在对数量短语的语义特性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分析了数量短语
为了较好的理解《无名书》小说创作的艺术特点和创新之处,笔者提出一个新的概念——现代精神探索体小说。无名氏在追求精神哲学的强大动力下,融合借鉴了其他艺术种类的特点,最终
主要论述《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云:“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既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
当今社会在快速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才的培养则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重要的还是要培
目的 建立泻毒散中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LUNAC18色谱柱分离 ,流动相为甲醇 0 .1%磷酸 (83∶17) ,流速 1mL·min-1,检测波长 436nm
当前国际组织在处理贸易、投资与环境问题的方法上各有利弊,为了解决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冲突问题,实现中国—东盟贸易、投资与环境的协同发展,基于设计的中国—东
作为建国初三十年新诗创作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时代性,是郭小川及其诗歌最突出的特点。然而,郭小川的意义却并非仅止于此。他在代表时代主流之后,进行了个性化的诗体探索,表现
英语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要时刻体现这一宗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笔者从教师人格魅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