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贫困学生在河北地区高校所占份额逐年增多,解决好高校贫困生救助问题已成为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重要议题。长期以来,我国始终重视贫困大学生问题,为了保障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大学教育,国家及高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现行贫困生救助措施与贫困生救助需求之间仍有一定的脱节,需采取措施为贫困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成材环境。本文运用了高校救助的发展及相关理论,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对邯郸地区高校贫困生救助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较系统的研究了国家现行的以“奖、贷、助、补、免、勤”为主的救助办法,进而从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四个角度分析了现行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论文通过对在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贫困对学生精神面貌有一定的影响。贫困生的精神面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虽然大多数同学能够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论文对比分析了国外的大学生救助政策以及国内成功的贫困生救助办法,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救助方式多样化、救助管理规范化和完善勤工助学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指导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结合我国贫困生实情与现状,提出完善河北地区高校贫困生救助的可行性建议和对策。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进一步扩大贫困生救助的覆盖面和优化高校收费制度,不断完善与健全贫困生助学贷款机制,同时还要从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角度出发进一步增加教育扶贫力度。其次,学校作为重要的宣传与实施主体,需要为贫困生营造健康、良性的校园环境,尽可能保证贫困生救助的应救尽救,同时完善学校勤工助学体系,为贫困生救助做好有力的辅助。再者,作为贫困救助的对象,贫困生自身也需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为真正的摆脱贫困做好准备,为更好地迎接明天蓄力。最后,针对高校贫困生的救助工作,单纯依靠政府与学校财政支撑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只有借助非正式的社会救助,才能真正推动高校贫困生救助的进一步完善,社会方面需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开展多途径的社会救助活动,为在校贫困生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