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尔霍夫型问题约束态解的存在性和集中性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我们将用流形上的Minimax原理,定量形变原理等方法来研究如下基尔霍夫型方程其中Ω>0,b≥0,N≥ 3,势函数V和非线性项h满足适当条件.如果上述问题存在非平凡解,并且解的L2-范数是给定的正常数,我们称具有此类性质的解为约束态解.当b=0时,上述方程是经典的薛定谔方程.它有广泛的物理背景,震动趋于平衡,热传导趋于稳定以及保守场都可以归结为这样的方程.当b≠0时,作为基尔霍夫型方程,在物理和生物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达朗贝尔波方程中u代表位移,在生物系统中u代表种群密度.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介绍基尔霍夫型方程的一些研究背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主要结论.在第二章中,我们将用流形上的Minimax原理,定量形变原理等方法研究如下带有Hartree非线性项的基尔霍夫型方程其中a>0,b ≥ 0,N ≥ 3,Ω ∈(max{0,N-4},N)和p ∈((N+α)/N,(N+Ω)/(N-2)).当p ∈((N+α)/N,(N+α+4)/N),上述方程的能量泛函I满足强制性条件,从而I在约束条件Sc:={u ∈X:u|22=c2}上有下界,也就是对于任意的c>0有ic:=infscI>-∞,其中X是Banach空间,定义为H1(RN)或Hr1(RN).另外,当p ∈((N+α+4)/N,(N+α)/(N-2))时I在Sc上无下界,即对于所有的c>0有ic=-∞.然而,当p=(N+α+4)/N时对于所有的c>0,我们并不能确定ic>-∞或ic=-∞.因此,称p=(N+α+4)/N是方程的L2-临界指数.此外,p ∈((N+α)/N,(N+α+4)/N)和p ∈((N+α+4)/N,(N+α)/(N-2))分别称为L2-次临界和L2-超临界情形.本章中我们系统的考虑了基尔霍夫型方程约束态解的存在性.首先,在L2-次临界情形下给出限制极小值点尖利的存在性.在此基础上证明能量泛函I在约束条件Sc上存在山路结构,进一步存在约束态解.因此,泛函I在约束条件Sc上存在两个临界点,分别是全局极小值点和山路解.接着,在L2-临界情形下验证约束态解的存在性并且分析了解的集中现象.最后,在L2-超临界情形下利用全局紧性引理和山路值的次可加性证明了约束态解的存在性.首先,我们讨论泛函I的极小值点尖利的存在性.定理2.1.1 假设p ∈((N+α)/N,(N+α)/(N-2)).(1)如果p ∈((N+α)/N,(N+α+4)/N),那么(ⅰ)存在使得对于任意的c ∈(0,c*],有ic=0和c ∈(c*,∞),有ic<0;(ⅱ)ic存在极小值点当且仅当(2)如果p=(N+α+4)/N,对于所有的c∈(,0(2-1b)N/[2(α+4-N)]|Qp|2(α+4)/(α+4-N)),ic=0和c∈((2-1b)N/[2(α+4-N)]|Qp|2(α+4)/(α+4-N),∞,ic=-∞,并且对于所有的c>0,ic不存在极小值点.(3)如果p∈((N+α+4)/N,(N+Ω)/(N-2)),那么ic=-∞,则对于所有的c>0,ic不存在极小值点.基于上述定理的结论,ic的极小值点uc是I在约束条件Sc上全局极小值点,再根据拉格朗日乘子法,则存在λc∈R使得(λc,uc)∈ R×Sc是方程(2.1.1)的解,也就是uc∈Sc是方程(2.1.1)的约束态解.定理2.1.2 设p ∈((N+α)/N,(N+α+4)/N).对于任意给定的c>0,如果uc是ic的极小值点,则存在λc<0,使得(λc,uc)∈(-∞,0)×Sc是方程(2.1.1)的解.在第三章中,我们研究带有势函数的基尔霍夫型方程其中势函数V满足(V)V ∈Lloc∞(RN),infRN V=0和lim|x|→∞V(x)=∞.由于(?)V(x)u2经T作用后变成(?)V(t-1x)u2,所以引理2.2.6中极小值iV(·)的次可加性和IV的山路结构并不成立,所以并不能利用类似的方法获得在L2-次临界情形下iV(c)的极小值点和山路解,其中iV(c):=infscIV,IV是上述方程的能量泛函,Sc:={u∈HV1(RN):|u|22=c2}和HV1(RN):={u∈H1(RN):(?)V(x)u2<∞}.但是,根据定理2.1.1(ii)的结果,能够证明泛函IV在(V)条件下极小值点的存在性.此外,我们将利用精细的数学分析给出当V≡0时极小值点uc与c的关系式((3.3.7)式),进而证明V≠0时极小值点集中性.首先,我们给出iV(c)极小值点的存在性结果.定理3.1.1 设p ∈((N+α)/N,(N+α+4)/N].则有iV(c)存在极小值点.进一步,存在(λc,uc)∈ R ×Sc是方程(3.1.1)的解,并且有IV(uc)=iV(c).接下来我们考虑当p∈((N+α)/N,(N+α+4)/N)\{2}和c→∞时,iV(c)极小值点的集中现象.定理3.1.3 设p ∈((N+α)/N,(N+α+4)/N)\{2}.对于任意序列{cn}(?)(0,∞)满足当n→∞时cn→∞,并且{un}(?)Scn是iV(cn)的极小值点.则存在{cn}的子序列(仍然记为{cn})和{zn}(?)RN使得对于任意的q∈[2,2*),在Lq(RN)中当n →∞时,其中(?),D1=(Np-N-α)/N,D2=(N+α+4-Np)/[4(Np-N-α)],zn=rcyn/c和Wp是方程(2.1.4)的非平凡解.第四章我们研究如下一类带有非局部项的基尔霍夫型方程(?)其中Ω>0,b≥ 0,N≥ 3,α ∈(N-1,N)和p ∈((N+α)/N,(N+α+4)/N).受到文献[89]中考虑薛定谔-泊松方程全局和局部极小值点集中现象的启发,我们分析带有Hartree非线性项薛定谔-泊松方程极小值点的集中现象,因此首先需要证明极小值点的存在性.由于上述方程缺少相应的Pohozaev恒等式,故只能证明在L2-次临界情形下全局极小值点的存在性.此外,当b=0时,由于非局部项φuu的出现,我们将利用与§2.4和§3.4节中不同的方法分析极小值点的集中现象.接下来给出L2-次临界情形下限制极小值点的存在性.定理4.1.1 设p ∈((N+α)/N,(N+α+4)/N).则存在c*>0,使得对于任意的c>c*,J在约束条件Sc上存在极小值点uc.进一步,存在(λc,uc)∈ R × Sc是方程(4.1.1)的解.当b=0时,方程(4.1.1)退化成为薛定谔-泊松方程,类似于定理4.1.1的证明可以得到以下限制极小值点的存在性.定理4.1.2 设b=0和p ∈((N+α)/N,(N+α+2)/N).则存在c*>0,使得对于任意的c>c*,J在约束条件Sc上存在极小值点uc.进一步,存在(λc,uc)∈ R × Sc是方程(4.1.1)的解.最后,我们分析方程(4.1.1)限制极小值点的集中现象.定理4.1.4 设b=0和p ∈((N+α)/N,(N+α+2)/N)\{(N+α+3)/(N+1)}.对于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任何序列{cn}(ⅰ)当p ∈((N+α)/N,(N+α+3)/(N+1))时,limn→∞cn=0;(ⅱ)当p ∈((N+α+3)/(N+1),(N+Ω+2)/N)时,limn→∞ cn=∞,则存在{cn}的子列(仍然记为{cn})和{zn}(?)RN使得极小值点{un}(?)Scn满足#12收敛于Wp在Lq(RN)对于所有的q∈[2,2*)都成立,其中l=1/(N+α+2-Np),zn=t1yn,和Wp是方程(2.1.4)的非平凡解.在最后一章中,我们将考虑一类带有一般非线性项的基尔霍夫型方程#12其中a>0,b≥ 0,非线性项f∈C(R)满足适当条件.由于非线性项没有具体表达式,则证明极小值点的存在性和全局紧性引理有一定的困难,我们通过寻找局部极小值点来获得约束态解的存在性.定理5.1.2设条件(f1)-(f4)成立.对于任意的c>0,存在(λc,uc)∈(-∞,0)×Sc是方程(5.1.1)的解.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量子模拟已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因为它不仅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探索多体量子系统的基本特性,还能够使我们揭示很多新能源和新材料。随着实验技术的提高,对于实现量子模拟器,量子系统的相干操控已经足够成熟。量子相干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人造可控系统都能够作为量子模拟器进行量子模拟。现今所应用的量子模拟有两类,一类是基于电路重构演化的量子模拟,通常称为数字型量子模拟;另一类是用一个可控的量子系统去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是一种在极高温或极高密条件下形成的液态凝聚态物质。量子色动力学(QCD)预测初期宇宙和中子星内部都存在QGP物质,物理学家们在高能重离子(核-核)碰撞实验中也发现了 QGP物质。QGP物质因具有强耦合低粘滞流体的性质,而被称为“完美流体”。在高重子化学势、低温区,QGP会相变为色超导相。在高能碰撞中产生的QGP物质体积极小(几千个fm3),且存在的时间很短(几十个fm/
在量子层面控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并实现该过程的精密测量是量子光学实验研究及其相关应用的核心目标之一。中性原子作为一个基本量子单元,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自由空间中对中性原子的冷却与俘获及对单个原子,直至原子阵列的精确操控,为演示一些基本的量子操控和量子信息处理过程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舞台,从而使基于中性原子体系的光与物质接口,作为链接光子与原子之间量子信息存储和交换的节点,成为一
光镊是一种利用光场辐射压来俘获微小粒子的技术,比如原子分子、微米纳米尺度粒子、细胞等,是目前基础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被广泛的应用于物理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其中,光悬浮纳米粒子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与通过悬臂连接的力学谐振子相比,光俘获的粒子只与周围环境接触,消除了由悬臂引入的加热效应和退相干限制。在高真空中,光悬浮纳米粒子系统的质量因子预期可以达到1012,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常用于一些超精
量子态的纠缠特性是量子力学区别于经典物理的重要、基本性质,也是下一代量子技术革命的重要资源。随着量子技术的进步,深入理解量子态,特别是多粒子量子纠缠态的纠缠特性,不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非常迫切的实际问题。对多体量子纠缠态的深入理解是量子物理中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当前,多体量子纠缠态的研究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方面:(1)多体量子纠缠态纠缠结构的有效分类。多体量子纠缠态的结构分类是
学位
随着激光冷却原子技术的发展,超冷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原子相比,分子拥有更加丰富的振动和转动自由度。极性分子具有永久电偶极矩以及长程各向异性相互作用使得其可通过外场进行分子内态操控。这些特性使得超冷极性分子成为实现精密测量、量子计算以及量子模拟的良好载体。稳定分子态的制备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前提。最低振动基态超冷极性分子由于其势阱深度较深,不会弛豫到更低的能态,分子性质较为稳定,且基
由于拓扑物态具有对细节不敏感、不怕噪声、抗干扰等优势,在1980年拓扑物态首次被发现以来的四十年间,对于新奇拓扑物态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近代物理学中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2010年,T.Kitagawa首次提出离散时间量子随机行走(离散时间量子行走)是研究拓扑物理的一个通用、简洁的量子模拟平台。由于离散时间量子行走具有可调控性强、形式简单、拓扑物理丰富等优点,利用离散时间量子行走去模拟各种新奇的拓扑物理
纳米材料具有显著的量子限制效应和优异的光电特性(包括高比表面积、强吸收、单光子发射等),从而在量子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金纳米粒子(AuNPs),因其导带电子集体振荡所产生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会对入射光场产生显著的局域限制增强(达到纳米量级的空间限制)。这种局域等离激元共振还可以通过纳米粒子的大小、形状、间距和表面修饰等作进一步的调整优化。相比于单分子和量子点等发光体
高压物理科学是材料研究领域的重要学科。高压可以使材料的结构、电子结构以及超导电性等特性发生改变。高压相变和超导电性是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生物、化学、工业以及生产生活中有重要价值。本文针对材料的高压行为,采用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的从头算法,研究了以下内容:金属Hf的结构、弹性、声子谱、电子、热力学性质和超导电性等特性,以及高褶皱二维蜂窝结构铪烯的结构稳定性以及超导电性;等原子比的Ti Z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