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红为我国现当代杰出女作家之一,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和“民国四大才女”之一。鲁迅先生曾说过,她的艺术潜能之大甚至会超过丁玲。萧红一生命途多舛,颠沛流离,这让她身心交瘁最终客死他乡,同时也成就了她的文学造诣,形成了她独特的文学风格。其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亦留给了世人无限的瑰宝,其中以《生死场》、《呼兰河传》尤为著名。《呼兰河传》是我国现当代早期女性代表作品之一,是萧红创作后期的成果,其中女性思想也日益成熟。《呼兰河传》散文诗特质的小说,看似轻描淡写向读者描述了东北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实则言语犀利、力透纸背地揭露了生活再这片寒冬大地上的人们内心深处的“寒意”,缅怀自己家乡的同时,对造成女性种种不幸的封建男权文化的根源进行了批判与揭露。《呼兰河传》中命运最凄惨的无疑是被视为“他者”的女性,他们为男性甚至为同类所欺压。有些女性内化了在父权社会自己的固有身份,他们当中有些默默承受,有些勇敢反抗。在《呼兰河传》中,萧红的女性意识不仅表现在她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叙述风格里,更直观地体现在对女性境遇的关注上,突显了她的女权立场。目前市面上《呼兰河传》英译本只有一种,这便是由“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首席翻译家葛浩文先生翻译生涯前期所译的。本文以加拿大女性主义学者路易斯·凡·弗洛托(Luise von Flotow)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指导,考察英译本的葛浩文在翻译《呼兰河传》时,对有关女性与女性意识,是否认同作者的女性主义观点,采取了何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以及是否加强了女性的声音让女性形象重现。全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并勾勒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国内对萧红和《呼兰河传》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第三章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理论框架及本研究的重点进行介绍,第四章对作者、作品及作者自身经历对其写作的影响等加以介绍;第五章结合弗洛托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呼兰河传》英译本进行女性意识分析;第六章对整体文章加以总结,指出研究不足,展望未来研究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