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日益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不断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绿色消费产业。旅游业的兴盛推动着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观资源规划、旅游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也由过去数量型、原生型向特色型、生态型转变。生态型、绿色型、特色化、个性化旅游正成为旅游发展的时代主题。本论文提出水域性旅游环境特色创新也正是基于这一正在变动中的现状和时代之所需,是我们朝着研究特色型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深层次推进的积极尝试。为了保证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度,本人着手以水域型旅游环境为模型,并以模型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这一模型的多方位、多层次的解析、提炼、组构,以期达到对一些有规律性问题的探讨,为特色型旅游资源(尤其水域性旅游特色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 在本论文研究之前,首先对论文模型的研究范畴和范围作一些必要的说明和界定。水域型旅游环境研究的范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水域或水系为主要自然条件(优势条件)的具有潜在开发(或已开发的)价值的旅游环境为研究对象。这种情况的水环境是作为旅游开发的主要特色资源,因此水环境在旅游特色开发中有着显著的意义。二是在旅游自然资源中,水系或水域面积、位置等自然物质条件并不突出,但富含着浓厚的水文化,在水文化方面具有独具一格、独树一帜的位置。这种旅游资源开发往往要以专项或单项的形式进行水资源特色规划,以充分挖掘特色旅游潜力。三是在大量性旅游资源开发或其他类型特色资源开发中,水系或水域天然条件、文化条件均很普通,对此我们主要进行水系或水域环境的现状分析,在旅游资源开发结构合理化方面做出探索,将提升水环境特色作为开发整体旅游资源的一个亮点,做出特色创新策略理论的研究。由于在一、二两个范围中,水域是作为旅游资源特色开发的核心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且由于其本身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因此成为本论文研究的重点。 本论文紧紧围绕水域型旅游环境,从水文化入手,以特色化为核心,以环境创新为目标,以环境艺术设计为手段,以地理学、旅游学、规划、园林、环境艺术等理论知识为研究的理论依据,结合黄石市还地桥镇鱼水旅游开发项目的具体实践展开层层剖析,进行本论题的严谨、系统的研究。本论文采取论述的章节结构大致如下: 第一章 水域型旅游环境与水文化:主要系统研究旅游环境深层开发涉及的水文化现象,从文化的角度透析水同人类的各种依存关系,特别突出对水文化的细层研究,为后面的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创新、艺术设计奠定其客观依据与理论前提。 第二章 水域型旅游环境特色内韵:着重对自然旅游环境中的水体进行系统的解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析,从物理、化学、构成、历史、社会审美等各个方面逐一探讨,为后面进行艺术特色设计、特色创新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根据。 第三章 水域型旅游环境特色资源的艺术设计开发:在第一、二章研究的具体成果基础上,以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切入到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并对之进行研究。这是本论文探讨针对特色旅游资源挖掘的重要措施,也是本文论述的关键论题。艺术设计的系统方式是建构在旅游规划平台之上的设计,是旅游资源进行特色化开发的手段。 第四章 水域型旅环境特色的创新策略:在水域型环境特色化的基本前提下,以凸显旅游环境特色鲜明,体系独特,资源稀有为规划目标,把水域型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同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环境艺术结合起来,提出挖潜创新,开拓新途的可行性策略,为其他类型特色资源创新提供借鉴。 简附 黄石市还地桥镇鱼水旅游环境艺术开发案例简要:用具体项目去实践我们对水域型旅游环境特色化创新开发与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进一步论证并深化本论文的一些规律性研究,以便探索出更具可操作性、具体化的措施,完善模型的研究。 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坚持辩证的唯物主义的原则,以文化论、系统论、生态美学、地理学等多维视野去探析当代正在方兴未艾、日渐兴盛的旅游资源特色化开发。以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作为旅游资源特色化开发的核心方式和理论基础,探究其实践的可行性程度。此外,本文大量采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艺术学科多元交叉、比较研究的方法,力求从中找出以水环境为主体的旅游资源特色开发的一些规律,亦将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旅游环境特色创新开发作为一个尚在发展中的新颖研究课题,横跨众多学科,作者深深感到研究的难度很大,但作为一个当前研究意义很强的课题,只得激励自己,努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