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其发展一直存在着很多困难,其中融资难是人们普遍认为的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2008年新一轮宏观经济周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形势“雪上加霜”,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鉴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现阶段面临的融资困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对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进行研究并力求找到解决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正是本论文的目的所在。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探讨了本文的研究意义,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篇章安排和主要创新点。第二章引用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从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推动创新、支持改革等四个方面概述了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从贷款总量的不足、满足率偏低、受到信贷歧视这三个方面概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进而引入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的分析。第三章首先理论结合实际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以银行贷款为主,接着分别从我国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和我国目前的银行体系两个方面去解释了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足的原因:中小企业“急少频”的资金需求特点不仅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也和我国目前大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体系信贷决策响应时间不匹配。而文章在解释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配给的原因时,分别从政府金融压抑、事前信息不对称、组织结构造成事后信息不对称、大银行行长面临的双重激励、企业组织理论中的信息与决策权匹配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区域银行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在第四章中,分别针上文涉及到的大银行的缺陷逐条论述了区域性银行的相对优势,并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与区域性银行进行区别比较,全国性银行与区域性中小银行在组织结构、管理人持股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后者的最大优势是管理者能够掌握更多的自主决策权,更好地处理透明程度较差的模糊信息。差异化的组织、治理结构特点决定了不同类型银行的比较优势不同、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域不同,而且相互间是不可替代性。区域性银行会显著地减少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即两者存在密切的契合性。从而区域性银行通过信息成本优势和代理成本优势,利用关系型贷款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而文章指出,发展区域性银行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最佳方式。文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对区域银行的发展趋势、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结合区域银行的特点给出了发展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结合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特点与我国银行体系的特征,全面细致分析了在现有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在论述信息不对称问题时,从事前和事后两个角度结合信贷双方特点分别论述;同时观察到了我国国有银行行长“官员和企业家”这种双重身份造成的双重激励;还根据银行的企业属性从企业组织理论进行了说明。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时,提出从服务对象而不是资产规模去选择合适的银行,提出区域性银行是最优选择。并对区域性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的优势进行了区分,指出区域性银行更具有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