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3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的各项政策不断做出调整。党的十六大以后,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执政理念,逐步构建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成为这一转变过程的核心内容。这是国家经过60年的艰难探索寻求到的解决农村缺医少药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中,有集体化时期的低水平、全体覆盖的辉煌,也有20世纪90年代恢复和重建的失败,新农合如何在社会变迁中发展得更远,很自然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 不同于之前学界关于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研究方法,政策范式则强调解释了国家在政策制定中的自主作用。从政策范式下的“类型学”和农村合作医疗变迁中几种不同类型的政策变化,可以看出政策范式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论文以政策范式六大基本要素为标准将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发展分为传统合作范式、市场导向范式和新型合作范式三大范式,并探讨农村合作医疗演进兴替的一系列趋势和经验,通过契合范式变革分析,总结出国家在农村合作医疗变迁中的政策学习过程,从异常事件积累、理念、政策议程的变革、权威核心的转移来度量国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对历史的考量都基于对现实的思考,“以人为本”视域下新农合的构建,需要从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变迁中全面分析、研究、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国家要运用政策工具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做出政策渐进调整适应,推动这个新范式转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