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B3LXP/DZP和BP86/DZP水平下,对双核铁羰基化合物Fe2(CX2)(CO)n(X=H,F;n=8,7,6,5)进行了理论研究。其中将配位饱和体系与已有的实验值进行比较,对实验结果作出了理论上的解释;对配位不饱和的体系,优化得到了一些潜在的低能异构体,预测了其可能的几何构型和成键情况,为实验合成提供了理论依据;还通过对氟取代前后两类不同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比较,对该类化合物中的氟取代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对Fe2(CH2)(CO)8的理论研究发现,能量最低的异构体是含一个η2-μ-CH2桥和两个半CO桥的C2结构。同时,还发现两个低能量的C2v结构,Fe2(CO)6(μ-CO)2(μ-CH2)和Fe2(CO)8(μ-CH2),这两个结构可看作是能量最低的C2结构与其对映异构体互相转化所经历的过渡态,与实验上观测到的Fe2(CH2)(CO)8是含两个η2-μ-CO桥的异构体Fe2(CO)6(μ-CO)2(μ-CH2)与不含η-u-CO桥的异构体Fe2(CO)8(μ-CH2)之间的平衡结构一致。此外,还发现了一个相对能量较高的含η2-μ-CH2CO桥的结构。相应的氟取代物Fe2(CF2)(CO)8中,能量最低的异构体是一个含有两个对称的η2-μ-CO桥的C2v结构。另一个含全端位CO的结构能量也比较低,但是有一个小虚频,沿着此虚频振动模式进一步优化,得到含有两个η2-μ-CO桥的异构体。 2.对不饱和的双核化合物Fe2(CX2)(CO)n(X=H,F;n=7,6,5)进行的理论研究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B3LYP方法预测得到的基态是三重态而BP86方法预测得到的基态是单重态。但是,两种方法均预测得到,能量最低的各不饱和结构中都含有η2-μ-CX2桥,而且,Fe2(CH2)(CO)6和Fe2(CH2)(CO)5中还发现了特殊的四电子η2-μ-CH2桥,该桥中存在η2-μ-H原子。 3.对预测得到的Fe2(CH2)(CO)n结构和Fe2(CF2)(CO)n结构进行对比发现:在较低的能量范围内,没有发现含端位CH2配体的Fe2(CH2)(CO)n结构,却发现含有端位CF2配体的低能量Fe2(CF2)(CO)n结构,其与对应的含η2-μ-CF2桥的结构相比,能量相对较高,说明在双核铁羰基化合物中,虽然CF2比CH2更易从端位向Fe原子配位,但其更倾向于以桥配体的形式存在;与Fe2(CH2)(CO)n相比,Fe2(CF2)(CO)n中对应的相似结构的Fe-Fe键更长,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桥配体对Fe-Fe键的强化作用:CF2
其他文献
本论文围绕着吲哚化合物丰富的反应活性,发展了一系列的不对称串联反应。利用钌催化剂与手性磷酸共催化策略、手性磷酸催化的色胺的Michael加成一环化串联反应、手性伯胺催化
药物筛选是整个药物发现和发展过程的起点.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人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大量可用于疾病治疗的靶标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来自天然产物提取纯
2006年,陶氏化学首次采用链穿梭聚合的方法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烯烃嵌段共聚物。相比茂金属催化得到的烯烃无规共聚物(POE),新型的烯烃嵌段共聚物(OBC)具有明显的分子结构特点。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alTheory,DFT),在B3LYP/DZP和BP86/DZP水平上对单核和双核锰羰基硫代亚硝基化合物Mn(NS)(CO)n(n=4,3)和Mn2(NS)2(CO)n,(n=7,6,5)进行了理论计
本论文主要研究金属促进和催化的C-F键形成反应,首次使用当量的溴化铜实现了双烯的氟化反应,并且对催化量的反应进行了尝试。
基于我们小组氟氨化的基础之上,我们设计了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在聚烯烃材料的高分子链上引入极性官能团对于提升聚烯烃材料的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需要对其进行粘黏、染色或者共混时。本论文使用酮亚胺类钛配合物对
液晶是晶体转变成液体过程中的一种中间相态,是软物质的一种,对外界光、电、磁等的刺激有灵敏的反应,这就决定了它们在生物及工业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而且对了解生命过程、设计发明
本课题拟将核酸适配体亲合力高、特异选择性强的特性与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SPME)耗时少、效率高、操作简单等优点结合在一起,在硅烷化石英纤维表面制备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