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也是近代建筑发展较早的城市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清政府的战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福州涌现出宗教、行政、居住、文教、卫生等多种西方古典复兴风格的近代建筑,基督教堂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之一。它既是中西方文化与建筑激烈碰撞后妥协共融的历史见证,也是福州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对福州基督教堂建筑的研究,可以加深对近代教堂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特征和文化内涵的认识,为系统地研究福州近代建筑积累基础资料;同时,这还是一次西方教堂建筑地域化过程的辨析,从中提取近代教堂建筑的积极元素,为当代基督教堂建筑的地域性创作提供参考素材。本文以福州基督教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相关文史资料的收集和考证,对英、美基督教派在福州的传教脉络进行梳理,并对教会建筑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接着,以实地调研测绘的第一手资料为主,从教堂建筑的选址、平面形制、空间结构、风格特征及材料技术等几个方面,探究不同时期、不同教派的建筑特征,全面完整地了解福州基督教堂建筑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思考福州当代基督教堂在建筑设计上的不足,并从建筑的演变过程中挖掘地域特征,在当代建筑语境下,探讨基督教堂建筑地域创作的原则和方法,为创作具有“感知文化,传达记忆”精神内涵的教堂建筑提供方向和指导。本文从建筑历史的角度,探究中西方教堂建筑在近代发生碰撞交融的过程,对深入研究中西方文化的互动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近代基督教堂的建筑资料的完善和补充,将有益于保护和更新这些历史建筑的建造活动;此外,对福州基督教堂建筑的地域性创作是对当前教堂建筑走向历史主义的反抗,是当代教堂建筑创作的一次有益尝试。